评论/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首席评论员 丁建刚

1.jpg

  读懂中国楼市

  始于2016年9月30日的这一轮调控,已经持续了整整18个月。

  这轮动用了限购、限贷、限价等空前措施和手段的调控,旨在尽快扭转市场预期。

  中国的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中,绝大多数确实已经有某种预期改变的迹象或现象。

  至少,公众对房价仍将大幅上涨的预期已经大为减弱。

  但很遗憾,杭州是个例外,市场预期没有改变。

  18个月时间,没有改变公众对杭州市场的预期。限价政策的正面作用尚未显现,但负面作用却不断出现。

  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商品房,特别是热点板块被大幅限价的商品房一房难求;“凭关系”、“倒卖房号”等现象充斥着市场。

  官方不得不在3月将杭州纳入摇号行列。

2.jpg

  虽然从购房者角度来说,摇号比原来公平、公正。

  但“有形之手”从宏观调控全面转入微观。剥夺了企业的定价权、经营自主权,且未在土地出让时明确约定,也属重大违约行为。

  同时,摇号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原来不太想买,甚至根本不想买房的家庭,很多也加入到摇号大军中……既然是一个凭运气的公共福利,何不试试运气?

  昨天(5月7日),大热的旭辉宝龙东湖城正式开盘选房,中签率仅为6%,而最后结果中,一位98岁高龄的购房者买到一套89㎡户型房源。而此前,余杭区安徽置地栢悦中心,150万元总价的房源需验资100万才能参与摇号,引起轩然大波。

3.jpg

  ▲旭辉宝龙东湖城选房现场

  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市场各种怪相频出。全家出动,使尽浑身解数增加购房人员参与摇号,用百岁老人身份购房,甚至以假离婚等方式增加中签概率,让人哭笑不得,乱象丛生。

  摇号背景下,全社会“打新股”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限价政策带来的另外一个副作用:上市速度大大减缓。

  据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统计: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杭州市区(不含富阳区和临安区)共有689.7万方涉宅地出让,而这些可建面积中到目前为止只有135.1万方上市,至今仍未上市的项目体量达554.6万方,占总出让宅地的80.4%。(以上数据均已剔除自持部分)。

  这不符合正常的市场逻辑。这些土地到开发商手里已经达到10-22个月,理论上均可以上市了。

4.jpg

  没有上市的主要原因是:被限制了价格。开发商不愿意以被限的低价上市,但对此又没有相应的措施。事实上,官方在帮助开发商捂盘惜售。

  这一情况已经十分严峻:杭州市区商品住宅可售房源仅为1.4万套,以近一年月均速度去化周期仅为1.7个月。显性库存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

5.jpg

  由于商品房市场无法满足包括恐慌性和投资性需求在内的巨大需求,市场需求向二手房市场蔓延。

  4月,二手房市场成交大幅度上升,环比3月上涨17.5%。市区二手房成交近1万套,甚至超过了商品房成交的套数。

6.jpg

  土地市场仍然没有降温的迹象,4月无论是安徽置地以43930元/平方米楼面价(还需自持16%)竞得的钱江新城住宅地块,还是弘阳以13308元/平方米竞得的塘栖地块,都显示土地市场仍没有降温迹象。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限价政策继续“打补丁”,且“补丁”还远远没有打完。堰塞湖越筑越高。

  未来即将上市的项目,几乎都是高价地项目。留给官方调控市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限价政策是否还执行下去?这是一个重大而困难的政策选择。

  01

  现阶段解除限价:

  意味着宣告这次的限价政策彻底失败。

  房价在短期内会大幅度暴涨,供应量也会大增。

  但是,市场“无形之手”会起作用。在一个没有价格倒挂的市场中,投资客可能会退潮,随后成交量会大幅下降,甚至不排除引发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这种大起大落正是官方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02

  不解除限价,且继续严格限价:

  开盘上市的项目数量会继续减少,市场将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房荒现象,甚至可能出现商品住宅断供现象。

  如果真的继续严格限价,一大批即将上市的高价地块,都将面临亏损。

  一部分企业可能会资金链断裂,并将波及杭州土地市场。这一结果官方是否能够承受?

  地方政府将陷入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局面。

  同时,尴尬的市场局面还将和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枪打出头鸟,率先松动由中央政府制定的限价政策,可能会被各方舆论重点关注。

  种种迹象表明,杭州楼市调控已经进入了一个最复杂、最严峻、最困难的阶段。

  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选择难题。况且很多权力并不在地方政府手中,剩下的时间不多,可选择的工具也不多,更增加了选择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