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信任
脚步量民情,实干赢民心
都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
难在哪?难在人心。
在闸弄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秋腾看来,三里亭区块还有个“五多三难”——
“五多”,即遗留问题多、困难群众多、老弱病残多、安全隐患多、房屋纠纷多。
区块内60岁以上老人有68人,平均每2户就有1个老人,老年人比重较高;无证房产面积达8250.97平方米,占房屋总面积的60.7%,未登记建筑认定难度大;房屋产权共有人多,历史遗留问题多,1/3家庭存在共有证情况,个别家庭有15本房产共有证,近1/3的家庭存在产权纠纷问题;危旧房隐患和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三难”,即环境治理难、排危改造难、开发平衡难。
区块内市政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缺乏基本的排污、排水、照明等设施;C级、D级危房数量多,排危治理难度大;根据原有控规开发,资金缺口较大,必须调整用地规划。
“我们在动迁工作中,特别注重民生,特别注重过程,特别注重质量,以政策制定、执行及后续服务的公平公正,赢得居民群众信任支持。”他说。
这一点,也体现在所有动迁组工作人员的行动上。
任淑萍,闸弄口街道闻皇庙社区副主任和治保主任。她就遇到一个“大户人家”——涉及17个产权人,产权细分至1/72,是整个拆迁过程中产权人最多,份额最为细化的一户人家。
在前期摸底调查走访过程中,她与每一位户主都加了微信,及时将征迁的重要信息告知他们,并且尽可能及时解答户主的疑问,良好的服务质量和快速的反应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
诚恳、细致,是拆迁户对任淑萍的一致印象。
还有张剑,闸弄口街道综治科长。没到指挥部执法保障组前,他也忙,但偶尔还能陪陪家人,照顾年迈的父母,特别是病床上的父亲。
而现在,不仅要完成大形势下综治面上的所有工作,还要肩负起拆迁区块执法保障组的各项任务。从前期对经营户、流动人口的地毯式排摸,到现在的清退第一阶段,由于要盯牢拆迁区块经营户、流动人口的清退进度,有时候白天没人的出租房到了晚上才有人,张剑和派出所的同志便晚上上门做房东、租户的思想工作,需要现场解答处置的一忙就到了很晚。
大家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除此之外,这期间街道还与辖区同心圆单位、公益组织一起,为大家提供了为期1个月的动迁点单式服务。比如为征迁家庭提供全家福拍摄,为居民免费设计家装,提供特价套餐,帮80岁以上老人联系养老机构,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等。闸弄口街道纪工委也同步加大了整体征收工作的监督工作力度,确保征收工作全程公开、公平、公正。
拆出发展
最大的民生工程让未来可期
城中村改造,让未来可期。
作为闸弄口街道今年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市城投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这个百姓期盼了近20年的征迁工作正式启动了。再过几年,这里要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造一个大型停车场,完善区块内公共停车功能。
街道一以贯之的暖心服务,也会继续践行。
尤其是在为老服务方面,有个“助医、助安、助急、助餐、助洁、助聊、助行、助乐、助学、助购”十助服务。
其中在助医方面,早在2014年10月,街道就开始实行签约医生服务,依托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为辖区居民提供护理、康复、营养、药事、失智干预治疗等多样化居家医疗服务。
针对有医疗需求的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残疾人和有康复护理需求的签约居民,还提供包含急性中、后期照护服务、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居家护理、居家康复、居家药事和居家营养等六大类36项服务。
从2016年开始,闸弄口街道还在红梅社区、天仙社区、蓝天社区试点建设了“健康小屋”,引导老年人到照料中心活动,使用仪器自测,实现日常的健康检测。还搭建了智慧健康养老信息服务中心,与老人的签约医生手机APP进行关联,设置健康数据异常报警,实现签约医生为老人提供实时健康医疗服务,为老人预防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健康大数据。
同时,正常监测数据和异常预警信息还将同步更新至老人亲情号码上,让亲人及时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实时远程信息共享。
三里亭南区块,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