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110284567723987.jpg

德清二都村改造后

  浙江在线1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许斌)1月9日上午,2017年度全省“三改一拆”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在杭举行。记者从会议现场得到一个重大消息:今年浙江将完成城中村改造815个、23万户,其中拆迁改造城中村700个、16.5万户,现状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基本完成拆迁!

  下面记者就和大家聊聊浙江城中村改造的那些事儿。

  “都市里的村庄”很尴尬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居民区,也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2013年,我省“三改一拆”工作正式启动,“三改”包括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改造。

  为什么要进行城中村改造?浙江民营资本活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遍地开花的“块状经济”,在造就浙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成长的烦恼:土地要素的制约空前严峻;低端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大量违法建筑,以及大量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更演变为“低小散”的集聚区、“脏乱差”的集中地。

  随着美丽浙江建设大步迈进,对于城中村改造,浙江各地党委、政府早有共识:城中村不仅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更直接制约项目落地,治理迫在眉睫。

  2017年以前,城中村改造面积并不单独计算,而是列入“三改”统计范围。据省“三改一拆”办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累计“三改”13.93亿平方米。2017年省“三改一拆”排查出全省需改造的城中村1676个,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省已启动城中村拆迁整治861个,完成改造31.84万户、7903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34.5%和130%。

  民意呼唤下,城中村改造加速

  2017年起,浙江的城中村改造脚步明显开始加快。

  2月2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治理推进会指出,城中村改造是省委提出“三个不带入”的重要前提,是全面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抓住了城中村改造,就是抓住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并要求制定“作战计划表”,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4月28日,在温州市洞头区举行的全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将全年重点工作放在攻坚城中村改造上。

  6月2日,《2017年“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标准及考评办法》出台。我省“无违建县(市、区)”创评首次新增城中村改造内容,下调制度体系、规划体系建设的考核权重,上调新增违法建筑处置考核权重,更加注重长效管控机制的建设。

  在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之举不断涌现。

  温州鳌江镇下埕村于去年开始动迁,为加快安置进度,给居民提供更多优惠,缓解政府爆发式货币补偿支付压力,鳌江推出“房票”制度。政府给被征迁人发放“房票”,在12个月内购买鳌江镇政府批准同意的存量安置房或存量商品房的被征收人,可申请购房补助,使征迁工作顺利推进。

  为突破“碎片化”改造难题,绍兴针对市区规划建成区内整镇整村集中成片改造不足的突出问题,将市区119个村(居)列入重点拆迁项目,对列入任务清单的所有项目,要求做到“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

  农民变居民,迎来新生活

  连日来,德清千秋村村民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610余户村民陆续搬进高端大气的新家。2017年12月20日中午,村民叶超荣装修一新的家里迎来了一批客人——城西旧城改造项目指挥部的部分成员,见到这群“老熟人”,叶超荣满是笑容:“都是国家给的好政策,我们不仅搬进新家,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叶超荣生活的千秋村原先是个典型的城中村,位于德清城西边缘,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和出租房屋为生。拆改之前,千秋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治安形势严峻、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搬迁意愿强烈。

  随着城市建设提挡加速,对于城西城中村改造的紧迫性,德清人心中早有定论。2013年,德清县武康中心城区城西片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被列入全省“三改一拆”重点改造项目,千秋村征迁被列入其中。截至2017年年初,城西片已实施一、二、三期改造工作,千秋村征迁工作基本完成,村民陆续领到钥匙。

  2017年12月20日中午,记者走进千秋村的一期安置小区——千龙茗苑,高大上的精致住宅楼、绿色的草坪、颇具气势的中轴景观线,看起来完全是一个高档住宅区。叶超荣告诉记者:“原先家里5口人挤在两层的老房子里,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套房,生活环境变化大了。”

  千秋村变迁是我省城中村改造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遭遇城中村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等困局。我省提出“决不把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而城中村的改造给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新生活。

  “三改一拆”五年来,我省城中村、旧住宅区改造受益群众户数达231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