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郑琳 魏志阳 张迪)萧山母亲河官河两岸,大规模的清拆工作已经收尾。这样治水,当地政府几乎下了“断臂”的决心。
萧绍运河,又称官河,是萧山的母亲河。她西起风情大道,东接杭甬运河,从西到东全长23公里。
几年前,官河还是一条黑臭河:每到夏天,散发的味道让附近的居民几乎不敢开窗。
如今,河岸两边大规模的拆迁工作正在收尾。违建、排放口、淤泥被清理掉,河道里也配上了清水,正是所谓的“三清一配”。从前劣V类水质断面所在地的衙前,打起了剿劣攻坚战。
“小时候,我们官河里是能划乌篷船的。”衙前镇党委书记俞沈江说,“绿色发展,恢复曾经的‘古韵官河’是我们的梦想。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希望乌篷船能重新划起来!”
一场规模空前的剿劣攻坚战
全国五百强企业带头拆
曾几何时,这里也如乌镇一般透着江南水乡的诗意。
几十年前的衙前镇民众,还可以在官河里戏水。凤凰村的曹娟美回忆,小时候村民爱到塘里洗菜淘米,“官河的水还是我们的生活用水,挑水到家里的水缸里,烧饭烧水都用官河的水。但后来家家户户接入自来水,官河就渐渐成了村民洗拖把的地方。”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房、居民自住房往官河边落户,距离官河沿岸也越来越近,直到后门贴着水道。居民和厂家的污水管道流出口就在官河中。多年下来,过多的生活垃圾让这条萧山的母亲河不堪重负,终于成了一条臭水沟。
然而要治理这条河,太难了。
“我们衙前是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去年GDP排在全省所有镇的第7位。但是,相对来说,环境面貌落后于工业发展。”衙前镇镇长韩卫东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厂房就建在河边。河边的建筑又多为职工宿舍、食堂、厕所这些生活设施。这些都是造成官河劣V类水的根源,氨氮指标严重超标。”
官河沿岸有多达56家企业,其中有5家是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排污管道的铺设必须清理河岸15米以内的建筑,这些临河建房的企业和居民,全都得拆。
“下决心太艰难了,没退路的时候只能逢山开路了。” 俞沈江说,“老百姓其实都看着,政府敢不敢碰那些大企业?到底是不是动真格?于是我们就从最难的大企业开始动员。”
今年3月3日,一期拆违指挥部会议之后,衙前进入战斗状态,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官河一期整治指挥部,下设14个工作推进组,做到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一期拆违全是企业,没有农户。3月15日,我们镇最大的恒逸集团第一个拆,这是全国500强企业。” 俞沈江说,“我们给企业主也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也承受了相当的经济损失。一旦拆迁,甚至可能停产。但是,我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圈地圈钱,而是为了民生,为了把清澈的官河还给老百姓。所以,最终还是得到了大家理解和支持。”
在河边办了24年的厂子搬了
老总说,河水能重回清澈就值
四翔村的邱氏布业在官河沿岸办厂已经有24年了,这次,企业靠近河岸的一栋厂房也被列入应拆范围,总面积约600平方米。负责跟企业对接的是第三大组第一小组的成员,顾先德作为镇人大副主席,带领机关干部郭辛夷和胡国祥,积极投身到治水工作中。
对于治水,邱氏布业的老总邱子龙觉得是件好事,可是摆在面前的困难也不少。“机器停掉以后,没有地方放,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厂房,每天都在想办法。”老邱说,自己这段时间也是连轴转,既要抓好企业生产,还要给机器设备寻找“新家”。“河边的厂房里有20多台织布设备,如果找不到地方存放,直接在拆违时报废,面临的是数百万元的损失。”老邱无奈地说。
工作组将老邱的情况做了记录,在当天的指挥部工作例会上,进行了汇报。经过协商,小组成员初步的想法是,帮老邱对接个仓库,暂时存放设备。两天后,两人再次来到企业准备将这个想法告诉老邱。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老邱已经为这批机器找到了出路。
“准备将旧机器卖掉了,一方面也解决了厂房问题,另一方面正好趁此机会更新换代。”老邱表示,等机器卖了以后,厂房马上就可以进行拆除。
老邱的话让工作同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做通了企业思想工作,相当于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做好拆违现场的安全保障。
邱子龙表示,其实,衙前官河剿劣工作小组成员每天都来自己的企业走访,积极为他想各种办法协调,拆违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感觉自己再不配合,也过意不去了。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老邱打心底里想为治水出一份力。在河岸办厂24年,见证了官河从清澈到脏乱的全过程,现在政府花大力气治水,老邱希望尽快看到河水重回清澈的那一天。
邱氏布业只是衙前官河一期整治沿线13家企业的其中一个缩影。为配合官河沿线拆违工作,企业克服了设备存放、员工住房等不少问题,积极为萧山“母亲河”焕颜贡献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衙前镇党委书记办公室里,俞沈江书记给记者倒了一杯水,一边晃着那个纸杯:“我们这个杯子就是环保宣传品。”
那个杯子上印着:红色衙前,绿色发展。
这个工业重镇正在努力寻找一条走向绿色的道路。
显然,这不会是一条康庄大道。化纤纺织、钢构网架是衙前的两大支柱产业。现有工业企业650余家,其中全国500强企业1家,全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浙江民营企业100强4家。
走在衙前镇的街道上,大小工厂林立,天是冷灰色的,你能直接在街上就看到化纤纺织厂露出的巨大厂区管道,盘根错节地往天上绕。
如此纯正的工业化传统,如何转型呢?
治水,或许真是不得不打响的第一场战役。在官河沿岸,记者看到的是快要收尾的战场:临河15米以内已经拆成废墟,工人们正在铺设排污管道。其实,看起来,那些15米外的建筑依然和官河贴得很近。这让人惊讶,没有拆之前,那些房子真的是贴在河沿上,推开窗就能掉进河里了。
接下去,河岸两边会建起游步道,把绿意抹上。“要让附近的百姓愿意到河边来散步。” 俞沈江美美地想象着,“我们在凤凰村已经做出一个样板,河岸两边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老街老店铺。官河是有这个历史底蕴的。”
他们的目标是要转型成“翻版乌镇”。而眼前的“小目标”,是“三清一配”。
衙前镇已制订方案,将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通过节流疏浚的形式,一段一段地对官河进行清淤、清排放口,并将对沿河尚未完成纳管的企业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排查并全部截污纳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直排”。并对官河加强引配水,种上绿化,展现“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官河秀美风光图,让官河沿线的居民推窗就能看到清清绿水,推门就能享受秀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