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后,市发改委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杭州市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也就意味着,如何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如今有了标准答案。

  所谓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是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时,有关部门按照地块所在区域的相关控制性指标,提前明确具体标准和操作导引,并由国土资源部门发布出让公告。用地企业取得“标准地”后,要同时与国土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标准地”履约监管协议。企业按照“标准地”建成后开展法定条件和既定标准验收、复核。

  据统计,从今年2月15日至10月31日,我市省级以上平台工业用地出让55宗,供地面积3050.33亩,其中“标准地”出让30宗,供地面积2361.78亩。按宗数占比54.55%,按面积占比77.43%。其中,一些地区的“标准地”结合自身要求,还制定了高于省、市的标准,在优选项目、有效利用土地等方面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

  例如,今年“标准地”改革开展以来,杭州医药港小镇拟招引生物医药类项目,新增建设用地95.86亩。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制定了拟出让工业“标准地”的具体指标,并在4月28日发布挂牌公告。5月30日,浙江华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竞得该地块,成交价6110万元。由于小镇区域已完成区域环评、区域能评等区域评估,该项目制度性交易成本合计节省3万-5万元。企业签订出让合同和“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后,实施浙江华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园区制药及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