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734个社区、78万余间房屋、257万余流动人口
去年以来,杭州在全市推行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参照旅店“经营前审批”“入住登记”和“离店注销”的模式,把分散的出租房屋作为“虚拟旅馆”的客房,通过设置“旅馆总台”,实现出租房屋“租前安全把关、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精准管理,提升出租房屋的安全系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和基层社会自治共治善治的能力。一年过去,各区、县(市)在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上做得如何?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昨日,现场推进会在余杭召开。
在西湖区文新街道登云圩社区服务中心,一块液晶显示屏上的内容引人注意:辖区内注册出租房屋的户型实景、面积、设施、租金及房东电话等一一滚动呈现。据悉,这其实是文新街道为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而推行的“城中村一体智慧安防管理模式”。
西湖区在流动人口密度大的小区均开展了智能化建设,以科技布防、机器换人等措施切实提升小区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西溪街道在武林门新村老旧小区全部安装了智能门禁、分流道闸、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系统;转塘街道会同之江城投集团,全面提升改造辖区转塘家园、之江家园安置房小区的389套智能门禁设备;三墩镇的“安坝坊·橘果人才公寓”采取公安联网实时申报流动人口,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智能门锁等设备……
拱墅区则坚持以科技手段引领提升管理成效:在小区(楼宇)设置智慧化前台、智能充电和消防系统;通过“人证核验”设备快速身份认证;在大门处安装人脸比对探头和车辆出入智能道闸;在出租房内张贴二维码,供租客用手机扫描登录“杭州市居住证服务平台”并自主完成居住登记等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余杭区从建筑安全、消防安全、使用安全及设施设备四方面,依照《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基本安全标准》,制定了准入标准。目前已联审准入租房5.6万户,对准予出租居住的房屋也进行了综合评分、星级评定和分类管理;网格员下载配套的基层治理APP,就可实现检查内容现场采录、数据实时推送至公安系统;在自治层面,各社区成立“房东协会”,建立“房东学校”,召开了“房东大会”共309场,对违规房东进行约谈劝诫,对拒不整改的房东以村规民约进行制约,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共治态势。
下城区的长庆街道则实施了“523”出租房屋管理服务机制,形成“政警企”共建共治共享服务管理格局。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来“摸清家底”、分类管理居住出租房屋;武林街道则引进企业管理,建立共享共赢的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模式。
目前,上述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的经验做法已在全市的734个社区(村、小区、用工单位、长租公寓)开展,共覆盖出租房屋78.2万余间、流动人口257.7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