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孙晶晶 何晟 王丽 章然)最近,家住景芳的张先生发现自家小区边上多了一个“扫码进舱,按时付费”的迷你健身房。这个健身房就建在景芳公园的绿地里,标注明确:24小时营业,可以随时随地健身。不过,张先生心中却有个疑问。前段时间,他就看过一则新闻,杭州此前有两个类似的共享健身房因涉嫌违章搭建,被城管和属地街道拆违办勒令拆除了。

  这个家门口的共享健身房是不是也算违章搭建?相似的健身房,设置的地方不一样,难道就变得合理合法了?

  外形像集装箱

  内设跑步机、液晶电视、更衣室

  景芳公园面积不大,就在景芳五区,是一个社区公园。

  这个名为“公园盒子”的健身房就位于公园中心广场一边,临近公园里的社区健身苑。远远看去,亮橙的外表很是吸引眼球。

  走近一看,它的外形有点像集装箱,占地面积大约20~30平方米。

  大门上有一纸公告,写着这个健身房是7月2日正式落地,实行一人一码进舱。18岁以下未成年人、60岁以上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员请勿入内。

  健身房24小时营业,无人值守。透明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扫码开门”的二维码。记者用微信扫码后,进入一个小程序。一系列身份实名认证的手续后,记者输入了手机上收到的专属密码,“咔哒”一声,玻璃门开启。

  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间里,大致被隔成几个区域。放了3台跑步机,一台划船机,一台卧推机。还有一个哑铃架子上放了大小重量不等的8个哑铃,基本能满足普通的健身需求。另外,这个健身房里还贴心地设置了一个更衣室。

  因为四周都是密闭的,刚刚进入还有点闷。不过,很快就有空调的丝丝凉意吹来。

  记者在健身房里遇到了来锻炼的冯先生,他住在景芳公园附近。30岁的他一直有健身习惯,他说自己是上个月偶然在公园散步时发现的这个共享健身房。“它是按时计费的,会员10元一小时,比传统健身要省钱多了。”冯先生算了一笔账,一周锻炼2~3次,“一个月只要百来块钱,便宜。”

  “95后”小朱说,早就听上海的朋友说起过共享健身房,“我终于也可以试试了。”

1533770410416_5b6b7aaa159bb86d6adcbdfd.jpeg

  都是共享健身房

  两者却命运不同

  对共享健身房这片“新蓝海”,其实有不少创投公司都盯上了。

  此前,杭州益共享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共享”)在杭州亲亲家园、UN公社两个小区里设置了类似的共享健身房。

  因为涉嫌违章搭建,如今一个在街道拆违办的要求下已经自行拆除,另外一个也即将拆除。

  当时,据城管部门介绍,由于共享健身房未能提供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许可手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涉嫌擅自搭建构筑物。

  而“益共享”的负责人也曾经撂下话:“想在杭州布点做共享健身房的并不只有我们一家,只是大家都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设在景芳公园的这个共享健身房虽说不是同个品牌,不过外形和共享模式都和“益共享”差不多。对此,张先生很纳闷:“设在公园绿地里,难道就不属于违章搭建了?”

  记者随即联系了江干区城管局凯旋执法中队。

  凯旋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今年6月底就发现了这个共享健身房。

  “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个共享健身房是江干区文广新局引入的一个健身器材进公园的试点项目。”

1533770410766_5b6b7aaa159bb86d6adcbdfe.jpeg

  作为试点项目引进

  相关部门想“试试看”

  记者从江干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这个集装箱式共享健身房是作为“健康浙江,体育设施进公园”的试点项目引进落地的。

  江干区文广新局体育科袁科长表示,对于体育设施进公园,省市各级都有一定的要求。

  “景芳公园原先就配备有一定的健身器材,但是这些健身器材有一定局限性,而‘公园盒子’这个共享健身房配备有跑步机、划船机等时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运动器材。与一些健身房相比,它也更加便捷和实惠,而且器材都位于集装箱内,锻炼也不受天气限制。”

  袁科长表示,引进这个项目也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健身体验。“我们希望做一个尝试,看看大家喜不喜欢。”

  记者了解到,在引入项目之前,由江干区文广新局牵头,江干区住建局绿化办和“公园盒子”运营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以“临时借用绿地”的方式将“公园盒子”引入景芳公园。江干区住建局绿化办提供场地,运营企业提供集装箱式共享健身房,同时企业还承诺给出一个免费使用时间段,提供给市民使用。目前,免费使用的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至中午12点。而共享健身房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都由企业来负责。

  “目前,试点的‘公园盒子’只有一个,我们希望给市民一个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如果试点下来,觉得效果不好,这个集装箱式的共享健身房也是可以随时拆卸搬走的。”江干区住建局绿化办虞主任表示,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管理部门也想看看有没有人接受,以及在推动解决群众身边健身场地问题上能否有帮助和突破。

  不用办卡、没有推销、24小时营业、几分钟就到……共享健身房的概念,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新风口”,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红火一时的共享单车。

  短时间内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们,不久成了新的城市病。看起来很美的共享健身房,是否会是下一个我们要面对的“共享单车”?

  有粉丝青睐

  也有居民嫌弃

  杭州人孙先生今年34岁,他是“公园盒子”共享健身房的忠实粉丝。“我每天白天都来,就喜欢人少安静的氛围,没有私教来吵你。”比如8点到12点这个时段,人比较少,孙先生喜欢在这个时段去共享健身房。“这里是一个过渡,年轻人可以先尝试锻炼,感觉自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再去健身房。”

  但铁杆粉丝也有烦恼,比如跳绳这种运动,共享健身房地方太小,施展不开。“以前传统健身房是在室内跳绳,但在共享健身房这里,我每次要去外面跳,热是热了点。”

  段小姐平时不怎么去健身房,但有每天围着小区跑步的习惯。“如果健身房有设施可以净化空气,我想我会考虑长期使用。”她指着健身舱里的空气装置说,“现在我不确定它会不会闷。”

  对于共享健身房,也不都是一片欢迎声。

  记者在公园附近采访了景芳五区的居民,很多居民还没有听说过共享健身房。59岁的徐大伯对这个大家伙就没什么好感。“这个地方太小,而且没有窗户,感觉闷,万一有小孩子淘气溜进去被锁住怎么办?我宁愿让年轻人多花一点钱去传统的健身房。”

  50多岁的赵阿姨天天在共享健身房门口的空地上跳广场舞。“我们这片属于老小区,很多人都要带孩子出来散步的,现在多了这么个大家伙,白白占了那么多绿地。还不全是免费进出的,对于我们来说,全无用处。”

  据记者了解,7月份开业时,一些爱跳广场舞的大姐们曾投诉共享健身房占了地方,影响跳舞。运营方还特意把这个共享健身房向后挪了2.5米。

1533770411115_5b6b7aab159bb86d6adcbdff.jpeg

  已投放13个项目

  今年总量计划达到50个

  “公园盒子”的项目运营方——移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地区的负责人杨轩告诉记者,景芳公园内的这个“公园盒子”每天大约有30~50人次使用。每一个“公园盒子”共享健身房里都安装有3个监控探头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每天晚上6点至9点高频使用时间段内,现场还会安排值班人员。此外,健身房内也配备了消防栓和急救包。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13个“公园盒子”集装箱式共享健身房在杭州投入使用。而景芳公园这个是目前唯一投放在公园内的,其他健身房都位于拱墅、滨江的一些科技园区内。“我们和园区签订了入驻协议,在科技园区里使用共享健身房的都是年轻人为主。”

  杨轩对共享健身房的未来充满期待。“在上海,我们已经落地了近60个共享健身房。杭州的投资环境好,公司打算深耕,计划今年总量要达到50个。”

  盯上这块蛋糕的人不在少数。在北京和上海,从去年底开始就涌现了多个品牌的共享健身房。有媒体报道,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各共享健身房项目总计已获得超过1.5亿元的投资。

  绿化处不赞成入驻公园

  体育局支持

  景芳公园共享健身房的试点,是否可以视为进入合法程序?相关部门的说法却不尽相同。

  杭州市园文局绿化处工作人员王永根告诉记者,占用公园绿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市政建设需要;二是房地产建设,临时改道需要占用公共绿地几个月,这种方式需要支付高额的占绿费。除此之外,原则上不允许经营企业入驻,占用公共资源。不赞成经营企业入驻公园,这在绿化审批上同样很难通过。

  那么,这类集装箱式共享健身房,开业前是否需要经过全民健身工作的主管部门——杭州市体育局的审批呢?

  采访中,杭州市体育局法规产业处陆处长告诉记者,作为体育部门对其经营行为并没有限制,只有一些指导性的要求,如从业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带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要张贴警示标志等。

  陆处长告诉记者,相对于群众的健身需求,杭州的健身场所和设施是短缺的。“如果社会力量愿意进入这个阵地,在经土地产权单位同意后利用旧房拆迁、公园绿地等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无论盈利或非盈利,只要不违法违规,我们一般还是支持的。”

  陆处长觉得,应该更多地看到共享经济积极的一面。不能担心出问题就一刀切,不让它们进入市场,而应该在问题产生时,完善相应的法规去管理和完善。

1533770411449_5b6b7aab159bb86d6adcbe00.jpeg

  摆在杭州城市管理前的

  “互联网+”新课题

  以“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为城市精神的杭州,一直对城市发展中的新事物抱持一种开放共融的姿态。共享健身房,就是摆在杭州面前的又一次“互联网+”模式的新课题。

  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健身房本质还是短时租赁经济。它们既是商业行为,也具备公共服务的属性。

  但尴尬的是,据城管部门介绍,由于共享健身房未能提供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许可手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涉嫌擅自搭建构筑物。这个“庞然大物”何处容身、怎么安置,才合法合理,也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道新题。

  如何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确保新兴行业的有序发展?如何提前介入,设置合理门槛,加强对企业资质的审核把关,避免鱼目混珠?如何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对从事共享经济的企业来说,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相信,最后能活下来、活得好的,一定是既兼顾市场效益又兼顾社会责任、公民伦理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