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芸 周洲 见习记者 孙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诗宋词里的咏叹,是古人对田园的眷恋。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梦中田园似乎渐行渐远,“耕读传家”的景象越发模糊。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5年来,以田园社区建设为抓手,杭州持续进行着一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2012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田园社区”,构建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2016年,杭州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升农村社区“新经济、新治理、新环境、新服务、新文化”等五大空间,推进田园社区建设。
经过层层考核,近日,杭州首批市级“最美田园社区”诞生,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等一批历史文化深厚、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的农村社区入选。到2018年,全市田园社区示范村要达到300个。
田园社区创建,如何避免千区一面?如何做到宜居又宜业?或许从“最美田园社区”入选者的实践中,能寻找到答案。
富阳黄公望村航拍
特色产业 耕耘未来
背山面水,林深竹茂,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早已是近悦远来的田园古邑。660多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在这里绘就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富春山居图》。
青山不语、江水依旧,整个村子传承延续了浓浓的书画气息。村里不仅有缘竹坊书画创作基地、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就连步行街的长条形路灯的立面,都是一幅幅水墨山水画。
在黄公望纪念馆出口处有一间书房,里面备了文房四宝,游客可以直接提笔作画或写字。
规划路线、定制套餐……这几天,民宿老板朱梅娟正在为下个月接待辽宁的一个书法家团队精心准备着。去年,朱梅娟接待的近千名客人里,超过20%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界人士和爱好者。“这些都是书画家送的字画,已经有50多幅了。”朱梅娟打算新增一个书画陈列室,专门展出客人的字画。
村党委书记王忠升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国内外艺术爱好者来到黄公望村度假,在农家乐吃饭,到黄公望纪念馆参观,在农家画室作画,傍晚到富春江边散步。朱梅娟说:“三层楼的房子,订单都已经排到11月了。”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大量游客涌入黄公望村。2016年接待游客超35万人。黄公望全村已有15家农家乐,39家民宿,主打文化牌。民宿都专门开辟书画区,部分整幢出租给书画家。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 是宝贵且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黄公望村人十分清楚。他们邀请浙江省林学院等专业机构,绘制村庄规划,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进行软硬件设施改善,地下的污水纳管了、电线杆入地了……村庄环境美化,人居环境提升。
沿着穿村而过的凤林溪,两岸白墙黛瓦、民宿林立。2016年,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新增15家民宿,是过去5年总和的近两倍;接待省内外游客11万余人次,比3年前翻一番。“拆猪圈、建沼气池,流转土地、建起果园”,下姜村形成了民宿经济、新型农业经济、农村旅游经济、农民文化产业等新经济业态。
“很多人对农村社区的理解有误区,以为就是把农村变成城市,这不是田园社区创建的方向。”杭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处处长葛卫平表示。
田园社区应集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功能,聚焦旅游、养老、金融、文化创意等新产业,融合城市休闲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葛卫平认为,“它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方向、‘逆城市化’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这段时间,黄公望村正在为中国美院西湖画室项目做最后的冲刺。王忠升希望把黄公望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未来能够吸引更多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来到这里创作写生。”
社区自治 人人共享
如果说,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黄公望村气质与魅力,那么,契合乡村的治理模式,有助农村社区更健康平稳地成长。
已是初秋,余杭区径山镇的小古城村却忙得火热。一大清早,两辆大巴开进了小古城村,河南三门峡考察团来村里学习取经,村党委书记林国荣早已等候多时,热情地带领参观;中午时分,刚送走他们,北京大兴区的参观团又远道而来。
全国各地的取经者纷至沓来。小古城村里到底有啥“镇村之宝”?在小古城村当了27年村干部的林国荣脱口而出:“我们探索出自下而上的村务运行机制,全村和谐稳定了,村民获得感满满。”
早在2005年,小古城村就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06年,又被授予“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基层民主治理一直走在前列。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林国荣印象最深的就是村民的参与意识从 “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去年,小古城村召开了5次村民代表大会,涉及道路拓宽、老年活动室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实事。这些民生实事,都遵循着一个“流程”——每年正月二十前,各村民组协商确定申报项目;村干部实地调研后开会讨论形成会议纪要;村民代表表决、全村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实施。
这套“民生实事申报制”非常有用,林国荣说,村民有了充分话语权,主动参与的热情日渐高涨。小古城村俞三组共有50余名老人,从召开户主会议、上报村两委,再到村民票决公示, 老年活动室的建成仅花了半年时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富阳区春江街道八一村巧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建房实现无一处违章。2015年,八一村对村规民约再次作了修订完善。内容包含了村风民风、生态环境、平安建设、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建房与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方面,在内容上更接地气,推行上更顺畅,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更深入人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流入和定居田园社区,农村社区的服务需求日益精细化和多元化。
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农村居民广泛参与、各类社区组织互动合作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是田园社区在深化农村社会治理更现代化方面的有益探索。
城乡一体 有情社区
临近中午时分,建德市乾潭镇幸福村的老何慢悠悠地来到幸福村老年食堂,点了一个红烧肉,一个青菜,一碗西红柿蛋汤,享受优惠的午餐。
全村1818人,每4位村民中就有一位老人。面对人口老龄化,幸福村实施“提升养老品质”工程,以实现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在杭州田园社区的体系设计中,着力提升农村服务更精细化,把增进农村居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幸福村的老年照料中心选址在中心公园的黄金位置,面积从90平方米逐渐拓展到600平方米,功能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老年食堂、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一应俱全。70岁以上的老人花3元就能吃上中、晚两餐,为一荤两素一汤,这一价格已经多年未变。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徐益民介绍,在外子女都希望食堂能继续办下去,全村自发捐款累计已达40多万元。
老年食堂边,是村里有名的“爱心菜地”。老人在菜地里认领包干区,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耕种。“设立‘爱心菜地’,希望能够形成邻里互助的氛围,老人们也能舒活筋骨。”徐益民说。
“每年,我们还会评比‘好邻居’‘清洁庭院’‘和谐家庭’等奖项,大家都特别珍惜这份荣誉。”周淳建是幸福村的文化站站长,村里特别注重孝文化的培养,倡导献爱心、尽孝心,形成了浓厚的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
在杭州的外桐坞村,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融入村里,当地居民中有不少向艺术家学习画画,开始从事艺术工作。2013年起,村里成立了本地村民组成的“画外桐坞梦里书乡”书画社,目前共有家农民会员53人。邀请老师入驻开出书画课程,不定时举办村民书画展,极大地促进了艺术家与村民的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城乡融合发展,田园社区为城乡居民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