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凯旋路258号第2幢,作为江干区首幢执行拆复建方案的危旧房屋,动工开建。
2幢位于华家池社区的浙大华家池校区内,跟凯旋路一墙之隔,建造于1957年,今年刚好60岁,曾是四校合并之前的浙江农业大学副教授楼。
小楼3层高、5个单元门洞,一梯两户,一共30套房子,面积小的50多平方,大的79.1平方,住的全都是浙大教职工、家属。
但房子建造时间早,又是砖木结构,楼梯、梁都是木头的,“有一阵子白蚁多得要用扫把扫,更别提火车开过的时候,床、房子一起抖。”居民王阿姨说。
1998年,浙江农业大学根据居民反映对房屋进行鉴定,认定结果为“局部严重损坏房”。
2014年,江干区启动对全区城镇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2幢被鉴定为D级危房。
2016年10月,居民们等来了2幢拆复建的消息。
今年2月,15户家庭在社区的帮助下全部腾空。
按照省市相关规定,该危房将按照“三不”原则重建,即不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改变原房屋用途,不突破原建筑占地面积和原建筑高度。
施工方说,三层高的小楼施工量不大,下个月房子就可以结顶,过年前里里外外都可以完工交付,明年上半年可装修入住。
从2014年至今,江干区对全区的危旧房屋做了两次大排查,发现有189幢为C级、D级危房。
是不是其他188幢危房也可以走“拆复建”的路子?
江干区住建局物业科的工作人员说,并不是每幢危房都可以拆复建,采取哪种方式“排危”要经过多方论证,像凯旋路258号第2幢这种情况,首先要由业主请第三方机构来鉴定,再向社区、街道反映,并请专家论证过,而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哪怕是可以复建的房屋,业主也要出80%建造费用。
凯旋路258号第2幢,拆复建的费用大概是600万左右,80%由业主承担,每户人家出多少,根据测算后的单价和房子面积来计算。
“其余188幢危房,160幢在笕桥老街,是抗战时期被日军轰炸后居民重建的,时间也比较久了,在笕桥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已完成征收;26幢也是结合所在区域的改造项目采取了征迁的方式;还有2幢采取了腾空过渡的方式,未来预计也会征收。”江干区住建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