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凯旋路258号效果图
2015年公述民评的最后一场放了一段视频,触动人心——
华家池社区凯旋路258号2单元的一间卧室,墙壁只要用手指戳戳,就会有一块块石灰脱落。2014年12月,居民请房屋鉴定中心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最高的D级危房。
这里面可住着10多位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
两年多过去了,好消息传来:这个危旧房屋已经拆除,新房子计划今年底建成交付。
“火车一过,房子都在晃”
王培军今年55岁。打出生起,她就住在这幢房子里。
房子建于1957年,是当年浙江农学院专门为副教授建的一幢小楼,三层砖木建构,5个单元、一梯两户,一共30套房屋。
王培军的父亲王焕义,曾经是农学系的党总支书记。
一家六口住在3楼,房子两室一厅,将近80平方米,这在当时的杭州城里算是非常不错的住房了——一色的木地板,楼梯也是木头的,现在看看很有年代感。
住户里过去还有位冯孝善,曾提议创办树人大学。
房子出问题要追溯到1998年。
“那时候已经房改了,经鉴定,属于‘局部严重损坏房。’从那时起,这房子‘只出不进’。但同一年,浙江大学四校合并,让危房改造搁置下来。”赵学耕是1986年搬进凯旋路258号的,为了这危房,跑了十多年。
严重到什么程度?
“我们旁边有火车道嘛,火车一过,房子都在晃。”王培军说。
2014年底,再鉴定时已是D级危房。
江干区住建局物业科科长忻国宁说,这房子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建造年代久,墙体粉化严重;二是房屋是砖木结构,最怕突然断裂。
“拆房子时我在现场,挖出来的木头都是腐化的。”赵学耕说。
拆除重建,谁出钱?
一听说已经变成D级危房了,大家更慌了,四处奔走希望能够“排危”。 等到2016年10月,居民终于等来了可以拆除复建的消息。
不过,可不是所有的危房都能拆除重建的。采取哪种方式“排危”,都要经过多方论证的。
就拿江干区来说,今年初有个数据,全区C、D级危房加在一起,一共有189幢,其中大部分在笕桥历史街区。
“我们结合城中村改造,对这类危房进行整体收购。”忻国宁说,剩下20幢危房有两种模式,按照破损程度不同,分别给予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
他说,像凯旋路258号2幢这种情况,首先要由业主请第三方机构来鉴定,再向社区、街道反映,之后还要经过专家论证等一系列程序,最后建议拆除重建。
值得注意的是,重建有个“三不”原则——即不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改变原房屋用途,不突破原建筑占地面积和原建筑高度。
重建,是有费用的。
根据相关规定,产权人出80%,剩下的20%由市、区、街道三级补助金额承担。这样算下来,凯旋路258号每家每平方米掏2500元左右。
此外江干区还为大家争取到了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费等。
剩下的事情,就顺利了——今年2月,15户居民全部搬离,并得到妥善安置;5月底,危旧房屋拆除;本月初,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