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经常接到陌生号码来电,向你推销房地产或者理财产品,还能准确叫出你的名字?这是因为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昨天上午,江干区人民法院开庭了一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该案被告人数多达42人,这些人涉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300多万条。
贩卖个人信息的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出卖了哪些个人信息?
在江干法院的大法庭里,实际到庭的40位被告人站成三排,他们的辩护律师也满满当当地坐了四排。
今年32岁的房地产自由经纪人周某是信息泄露的源头。从2014年开始,为了扩展业务,他就有意识地大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除了在多个房地产销售群里与别人交换,或者从同行处购买以外,他还在部分网站上寻找企业法人的相关资料,并抄录下来。个人信息被买卖的公民类型包括楼盘业主、车主、企业法人、股民等。除了基本的姓名、电话号码外,部分信息还包括业主的楼盘信息、房号,车主的车牌号、车型、车架号,股民的开户信息等。这些信息被集中整理到Excel表内。
周某称,这些电话号码信息时间都比较久,所以空号和停机时有发生。“我每天都会打100-150通电话,推销房产。但是接通率远远低于50%。就算接通,也没有在线上做成过一单生意。”他说贩卖这些个人信息纯属偶然:“2015年,一位房地产的同行找到我,说想从我这儿买点个人信息。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卖过,但想着正好能补贴家用,就答应他。对方付了我20块钱”。就这样,他就开启了“贩卖个人信息”之路。
周某在庭上交代,他平时用“信息管理”和“离”这两个网名在房地产群里发布广告,如果有人想买,就会主动来联系他。他将Excel表,用邮件或者在线传输发送到对方账号内。收到信息后,买家通过微信、支付宝和话费的形式进行转账。
被告人之一的项某是杭州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为了推销装修业务,他分别于2015年9月14日和2016年8月19日,向周某购买汽车车主和股民信息52.6万条,成交价为1200元,平均每条个人信息2分钱。后又以1万元的价格,转手卖给其朋友。
除了项某以外,其余被告大多是网络信息科技公司、房地产公司、投资公司、营销策划公司的员工。其中,不少被告人还是知名房地产公司的从业人员,比如豪世华邦、大家绿城、铭楼地产、中原物业等。
由于涉案人数较多,法院预计该案件审理将持续3天。
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会受什么处罚?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外,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提醒大家,近期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比较严重。要注意勤换密码,不同账号的密码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遇到二维码和不明链接,也不要随意扫码和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