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4AiVpo89iAIIv_AAHD3J8CZss277.jpg

陈宅新貌。

rB4AiVpo89iASaYrAAH4mZMt5Cc767.jpg

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

  西溪湿地茭芦庵的西侧,曲径通幽处,绿树掩映下,一幢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跃然眼前。

  这是有着130多年历史的陈宅,经过半年多的异地迁建,如今焕发新生。

  白墙、黑瓦、老石板,琴枋、牛腿、雕花窗,还有古老的石库门……晚清时期杭州大户人家的生活气息依稀可见。

  111年前,越剧北派在陈宅首演

  陈宅原坐落于蒋村老街16、17号,坐北朝南, 有高大的院墙,前后有石墙门。宅院始建于清末,为砖木二层结构的民居,距今已有130余年。

  宅子的主人名叫陈万元,在蒋村街上开有杂货店和豆腐店,家境殷实,喜好听书看戏。111年前,越剧北派艺人马潮水在陈宅搭起了三张八仙桌,上台演出了《珍珠塔》,稚嫩的舞台越剧就这样呱呱坠地了。据考证,这一出戏就是后来蜚声国内外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越剧北派的首场演出。

  2004年6月,陈宅被杭州市园文局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时光荏苒,当年的老宅在岁月的冲刷中渐渐陈旧衰败,而原址周边的住户等大多已经拆迁。为了陈宅选址,省市区各级部门反复研讨,对方案进行多次论证。为有效保护陈宅,最终新的陈宅选址在西溪湿地茭芦庵侧,并选取了具有古建资质的设计院对陈宅现状进行现场踏勘及分析,明确了异地迁建方案,于去年7月启动迁建工程。

  6个月里,老匠人复活百年陈宅

  从蒋村老街搬到西溪湿地,大约3.5公里的路程。拆之前,西湖区委托专业单位,对老宅所有能用的部件,包括每一片瓦、每一扇窗,甚至每一块玻璃,都事先拍好照、编好号,计划按照原先的位置进行复原。

  陈宅大部分的梁枋、青条石、门窗等,都是从原址迁来拼装而成。有一些部件,因为历史久远,出现了破损或残缺。西湖区招标委托古建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其专门请了临海的工匠团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比如,老宅屋檐下只剩4个牛腿保存下来,迁建部分其他牛腿,是工匠师傅用香樟木按照原有牛腿的花纹、图案一点一点雕刻出来,并做旧处理。

  “异地迁建,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尽可能按照老宅的原貌进行恢复。”来自西湖城投的项目负责人刘捷介绍说。

  比如,墙面抹灰用的“纸筋灰”,老宅子通常用的刷墙工艺。“三合土”的地坪,也按照传统夯土工艺打出来的。

  墙头的瓦,除了老宅子迁移来的,还从江苏进来了纯手工烧制的瓦,与老宅原瓦匹配。门的拉环,窗沿的风扣等复古配件也专门从永康订购来的。

  原先的陈宅南面还有一进建筑,启动迁建之前,已经完全坍塌。如今,这一进建筑也参照老宅的样子进行了复建。

  从夏至冬,从一个池塘泥地到楼阁民居,陈宅在几位木工老师傅的手里一点点搭建起来,有了生气。

  除了修旧如旧,迁建后的陈宅还进行了防腐、防白蚁处理。

  今后,来西溪湿地的游客,不妨在茭芦庵边,逛逛这座有故事的古宅。

  迁建后的陈宅

  占地约4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91平方米。

  宅院坐北朝南,有高大的院墙,前后有石墙门,共两进。每一进进门为天井,以青石板墁地,两侧各有厢房。两进主体建筑都为三开间两层楼房,硬山顶,一楼地面铺方砖,分隔成正厅和东西厢房,东侧厢房内各有楼梯通二楼,迁建部分二楼为卧房。后天井较小,青石墁地,东西侧设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