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城
治堵工作转为幸福收获
放眼杭城,路网畅通四海,公交普惠全民,治堵工作化为了杭城百姓眼见为实的幸福,也影响着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杭州市民是治堵成果的受惠者。因为地铁2号线西北段的存在,让杭州主城区每个早高峰减少了3000辆车,超半数的乘客也因此可以多睡20分钟;因为快速路网的存在,让杭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过是一座高架的距离。
2016年浙江省治堵办对公交乘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公共交通总体乘客满意度为87.5% 。五年来,随着骨干交通网的打造,杭州主城区轨道直接服务人口增加一倍,29%的市民十分钟可步行到最近的轨道站点,家门口公交越来越方便;高峰快速路高峰车速平均提高2%~5%,通勤交通更通畅,市民的早高峰通勤不再是“人在囧途”。
杭州市民也是治堵工作的参与者。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成为杭州的一张金名片。而在去年,因一张雨中向斑马线前让行司机竖大拇指点赞的照片,杭城公益达人张能庆和女儿成为了“网红”,竖大拇指也成了杭城斑马线前的新风尚。
改变不仅于此。
通过“无车日”“公共交通周”“公交企业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低碳出行,公交出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杭城大大小小的路口、地铁站里,都有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坚守岗位;地铁列车前先下后上、公交首末站排队上车已蔚然成风。
杭州治堵将文明和畅行叠加在一起,自2015年起每年推出“文明·畅行”系列活动,让“文明交通天使”引导更多人摈弃交通陋习,并且评出年度十佳治堵金点子、十佳治堵方案、十佳治堵能人、十佳交通服务标兵和十佳文明交通天使,提升全社会交通文明意识。
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携志愿之手,与文明同行”“小小交通安全官”等各类文明交通志愿活动,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人人参与交通治堵工作的良好氛围。
作为走在全国先列的智慧之城,杭州治堵工作管理升级,拥抱“互联网+”。
杭州积极试点大数据治堵,建立了与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数据共享与合作机制,开展运用大数据治堵的研究研发工作,并提升非现场执法设备覆盖率,彻底挤压交通违法行为存在空间。
这五年,杭州这座城市正在朝着越来越快、越来越畅的目标快速前进,城市新格局也由此再度丰满。
早高峰的地铁上,拎着电脑包的上班族挤满车厢,他们从家奔往创造希望的地方,成为杭城发展最厚重的基石。
驱车贯穿城北的石祥路高架,向下望去,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房屋里也许正在孵化奇迹:杭州拥有众创空间超过100家,就业人数4万多人,成为推动杭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由紫之隧道串起的“最西一纵”快速路,将滨江与“城西大走廊”联结起来,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将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紫金众创小镇等杭州炙手可热的新名词包揽在内,串联起无数创客梦想栖息的地方。
杭州这座“东南形胜”的古老新城,正踏上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的新征程。
新的五年
杭州将成畅达之城
拥抱新时代,扬帆起航再出发。下一个五年治堵,杭州已经准备好了。
未来五年,杭州将加快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环境立市、努力提升通勤交通服务水平,提升步行、自行车系统的服务水平;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进大数据治堵;公交优先、以轨道建设为重点,打造大运量、快速准点的骨干公交网络。
——全面建成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建成10条线44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和建成464公里的“两绕+四纵五横”的快速路网等各级交通设施,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重大活动、体育赛事交通组织要求。
——全面建成绿色交通发展示范城市和公交都市。中心城绿色出行(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比例不低于75%,城市80%居民步行到达公交车站时间以及乘(换)公交车时间在5分钟以内。
——全面提升通勤交通时效性。居民平均通勤时间将力争控制在40分钟以内,主城区到副城、组团间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
——全面提升交通治理水平。扩大大数据治堵范围,提升既有道路通行效率;严管严治,降低交通违章率。
——全面优化停车供应结构。主城区基本实现停车入位。
全面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是美丽杭州建成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的重要力量,杭州将砥砺前行,将交通治堵走进市民心里,成为城市管理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