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1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何晟)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去年举办的G20峰会和即将到来的2022年第19届亚运会,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杭州的城市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提升城市国际化,是杭州“十三五”的首要任务。为了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杭州拟定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草案)》(下简称《条例草案》),目前正在杭州市政府网上征求意见。也许你觉得“国际化”这么高大上的事和自己没啥关系,但仔细读下来,就会发现如果这些措施都一一落地,最终受益的依然是杭州市民。

M0018C8CggSDVoA6mSANkeiAAUiNf-gJgo796.png

  《条例草案》点明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并将每年9月5日定为 “杭州国际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杭州将从产业发展、城市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改善、加强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努力。

  产业国际化方面,《条例草案》在产业政策、创新生态、旅游休闲、科技合作、招商投资等方面都对杭州市和区、县(市)政府提出了相应要求。如旅游管理部门就应当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依托本市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符合国际需求的旅游产品,建立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开展全球性精准化营销主题推广活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导游服务队伍和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国际可进入性。

  杭城的交通,也会因国际化水平提升而获益。在城市环境国际化方面,《条例草案》指出,杭州市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增加杭州与世界重点城市的国际客货运班列、航线,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形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枢纽。要加快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省域一小时交通圈,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优化城市快速路网,推进杭甬运河二通道建设,提升智慧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条例草案》还特别强调,城市道路、机场、车站、景区、医院、公厕等公共场所,应按规定设置双语或多语公共信息标识,其译写规范应通过市外事部门和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共同审核认定,并纳入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验收内容。

  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上,《条例草案》也在改善政务环境、信用环境、入境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比如教育领域,《条例草案》指出杭州的中小学校应当开展国际认知和理解教育,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学校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本地教师境外研修力度,支持学校聘请境外教师。 

  在医疗上,鼓励本市医院与境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组建国际医疗机构,引进海外高层次医疗人才。并鼓励医院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合作,实现国际医疗保险直接支付。 

  甚至有一天,出国办签证,杭州人可以在家门口搞定。《条例草案》第三十三条指出,市政府应当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杭州设置外国使领馆,加强与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