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六的“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即将举行之际,昨天,杭州市政协也召开了一场“加快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助推杭州大都市区建设”专题协商会。

  会上,市政协城市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汇报了一个课题——“提升钱塘江两岸发展,推动杭州发展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

  课题中说,杭州湾大湾区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巨型城市地区,担当着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历史使命。

  杭州的目标是建成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世界一流湾区城市,成为杭州湾大湾区中具有极强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的中心城市。

  “拥江发展”战略则是“大湾区”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战略将直接促进大都市区建设,由于杭州大都市区是杭州湾大湾区中具有极强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的中心地区,杭州因此可成为杭州湾大湾区建设主平台,实现与“大湾区”发展的深度融合。

  对标国际发达城市,市政协委员们也认为,杭州目前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区的建设、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等,尚不能适应杭州湾大湾区的建设与“拥江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需要进一步优化、拓展。

  为此,他们提出五个主要问题,并一一提出建设性意见。

  01

  钱江新城、奥体中心、钱江世纪城3个城市CBD

  “拥江时代”杭州的城市商务中心区在哪里?

  建议:

  首先,要明确钱江新城、奥体中心、钱江世纪城核心区组成的城市主中心的定位。

  钱江新城是城市总体规划定义的城市CBD;奥体中心作为G20杭州峰会的举办地,会展、体育、文化具有明显优势;钱江世纪城核心区是萧山规划建设的城市CBD。由钱江新城、奥体中心、钱江世纪城的核心区组成的城市主中心区,规模达8平方公里,可以支撑全球区域级城市的创建。这个城市主中心区也将成为杭州大都市区以及杭州湾大湾区第三产业最集中、最密集、最有活力的地区。

  其次,城市主中心的功能定位也要明确:它应该是一个有活力的、服务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中央商务区。金融、保险、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总部、商务、文化、体育、会展为主体功能;休闲、旅游、健身为辅助功能。目前重要工作是加大招商的力度。

  此外,加快建立合理的过江综合交通体系,引导过江交通的集约化发展非常急迫,包括铁路、地铁、隧道、水上交通等交通方式。

  市政协城市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测算,杭州目前跨江通道的密度大约为每公里1条(包括桥梁、隧道和地铁),要实现“拥江发展”,至少要将现有通道数量增加0.5-1倍。

  除了市郊铁路、地铁、公交车外,两岸的公交联系还可以有轮渡——两岸提供商务出行、旅游、日常消费出行的渡轮和相应的码头设施。还可以引入景观型的“空中悬挂列车”。

  钱江新城、奥体中心、钱江世纪城组成的城市主中心,建议建设地上地下的交通连廊,增强楼宇与地下空间的连通性,打造方便高效的城市新空间。

  空中悬挂列车则可以与中央商务区的二层步行系统连接起来,将交通与观景功能相结合。

  02

  以钱塘江为主轴,城市布局如何展开?

  建议:

  沿江两岸涉及的区县中,共有数十个新城和产业园,杭州应根据“拥江发展”战略,提出“分区、分类、分阶段”的差别化发展对策。

  长期以来,沿江地区一直作为城市的边沿区,如铁路货运交通穿越市中心区,由此形成了上城区山南地区的铁路货场、陶瓷品市场等不合理的功能布局。

  今后,“后院变前院”,要调整不适当的功能布局。

  比如随着高铁枢纽与线网规划的实施,杭州的铁路客运与货运功能都要逐步外迁,穿越城市的老铁路、南星桥货场、艮山门货场等地的功能都将弱化;钱塘江的水源地与城市功能的矛盾越来越大,同样需要进行调整;沿江仍存在城中村与低小散的产业,也应逐步调整;此外还要控制好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诸如东洲岛等地,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控制工业开发。

  沿江休闲旅游活动,需要进一步丰富。如新增客运码头,开辟钱塘江景观旅游线路;利用钱塘江潮水,开发钱潮冲浪等休闲活动。提升沿江休闲旅游品质,打造世界级的滨水空间新地标。

  03

  怎样为中央商务区

  支撑更强大的公共交通体系?

  建议:

  人们出行的“可忍受时间”,通常认为是“1小时”。

  对比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杭州市应当谋划以主中心为核心的“1小时公交出行圈”,并以此来组织大都市区的公交主干结构。

  大都市区的客运交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圈层,以20公里为半径的杭州中心城区,以地铁为主体;第二圈层,以40公里为半径的杭州大都市区,以市域快线或郊区(城际)铁路为主体;第三圈层,以70公里为半径的杭州大都市圈,以高铁为主体,城际铁路为补充。铁路的货运功能,要转移到大江东或大城西。将穿越城市中心的铁路,改为市域快线或者是郊区(城际)铁路,并以此为基础,谋划大都市区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同步还要谋划杭州机场的扩容,使之成为“大湾区”区域航空枢纽。

  04

  江北、江南如何融合?

  建议:

  虽然杭州通过城市东扩与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初步形成了“拥江发展”的态势,但是江南江北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存在。老城区人口密度超过了2万人/平方公里,并以武林商业中心区为中心,逐步递减。江北地区高于江南地区,表现出江北、江南人口发展的不均衡性。

  从早晚高峰的出行来看,江北、江南呈现出分割的通勤圈。跨江出行显著弱于江南、江北各自的内部出行。这表明江南、江北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劳动力市场和日常通勤圈。钱江新城吸引人群中的80%以上来自于江北主城区,9%左右来自于江南的滨江和萧山。

  “拥江发展”战略需要大项目的推动,应借助2022年亚运会重大机遇,推动“拥江发展”,将杭州大都市区打造成为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重心。

  奥体博览中心是城市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亚运村也将要沿江布局,并提前考虑赛后利用问题。

  通过亚运会交通设施建设、亚运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杭州湾大湾区、杭州大都市区的建设。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它带来的“蝴蝶效应”,还将积极推动商贸、旅游、会展、文创、交通运输、地产等产业发展。

  05

  钱塘江两岸涉及多个区县市和建设主体

  如何统筹协调发展?

  建议:

  在目前沿江中心地域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统筹的方面。

  区域协调的问题——如何通过大都市区、大都市圈规划,来推进大都市区城市区域结构的形成。

  主副城关系问题——在城市结构方面,主城与副城的关系如何处理。

  规划目标、技术标准统一的问题——目前在规划管理层面是多种模式并存。

  建设管理水平不一致以及建设时序难衔接问题——建设中存在多个层级的协调主体。

  针对上述问题,政协委员们建议,要建立“杭州大都市区域治理委员会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都市区、都市圈发展中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等公共议题。

  近期结合亚运会的举办,编制好杭州大都市区、大都市圈规划。重点谋划高速铁路网、城际(郊区)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与杭州新机场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建议尽快成立“拥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钱塘江两岸空间发展的统筹协调。尽快编制“钱塘江两岸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对钱塘江两岸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进行立法,从而有效推动“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

  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周六举行

  本周六(9月16日),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规划局、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都市快报社、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承办的“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将在钱塘江畔隆重举行。

  届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郑德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李贵才等组成的最强“智囊团”,将亲临现场,为杭州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