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潇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素有“港通天下”“东海碧珠”的美誉。近年来,宁波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发挥港口优势,积极打造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
近日,“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浙沪苏皖大型新媒体采访报道活动组走进千年商埠——宁波,探寻这座港口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独特魅力。
杭州湾跨海大桥提升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程度
一桥飞架南北:实现从江河到海洋的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棣,跨越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程36公里。大桥在2003年底全面建设开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建成后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多公里。
十年磨剑,显现峥嵘。大桥带来出行的便利,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共同发展,也带动杭州湾南北两岸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提升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程度。
“宁波因海而生,因港而兴,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帮助接轨上海。大桥沿岸的杭州湾新区,在一张滩涂白纸上勾勒出了滨海工业新城的一张宏图。”大桥管理局副局长王军对记者表示。
如今,由三省一市共同研究制定的《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内容正式发布,一个以江浙沪皖四地为支点的“世界级城市群”已按下启动键。
王军表示,大桥的建成加速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从民生角度来看,极大地改善了出行条件。更重要的是,大桥改变了宁波的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末端变成交通运输的枢纽,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宁波以及浙中南地区的经济活力。
宁波舟山港堪称“海上桥头堡”
一港货通天下:勇担长三角发展桥头堡
如果要找一个词定义宁波舟山港,“开放”一定最为恰当——无论是从区位优势还是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支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宝钢落户上海。为了方便铁矿石原材料的运输,1979年,中央选址在宁波北仑港建设1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享誉世界的宁波舟山港由此揭开发展序幕。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曾经的宁波港如今已变成了更大范围的宁波舟山港,2017年货物吞吐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46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港口第4位。
如今,在蔚蓝色的大洋上,来自巴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远隔千山万水运往中国;来自中东的原油在宁波舟山进行中转,源源不断为中国工业体系输入“黑色血液”。
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对宁波港来说意义非凡。而建设中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让全球最大小商品城和全球第一大港联系更加紧密。
“义甬舟大通道有两个支撑点——两港和两路,两港即宁波舟山港和义乌陆港,两路分别是甬金高速和金甬铁路。依托”两港两路“,发挥义甬舟大通道的功能,与此同时,建立一个陆上的桥头堡和海上的桥头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很显然,海上的桥头堡就是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蒋伟对记者表示。
从港口的角度看,有腹地经济的支撑,港口才能发展,与此同时,港口对腹地经济起到一个拉动的作用。据测算,一个集装箱可以拉动当地GDP为6000元,围绕码头产业链可以完成7个劳动力就业。腹地有多大,港口的吞吐量就有多大。腹地有多大,城市的影响力就有多大。
“宁波舟山港的铁矿石,可以运输到长江流域的武钢、马钢等内地钢铁厂,原油运输也为长三角区域的炼油厂服务,港口的发展和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依存。”蒋伟说。
如果要找一个词定义宁波舟山港,“开放”一定最为恰当
一纸谋划大局:长三角加速一体化发展
伴随波澜壮阔的海潮起伏,是时代大潮中不断开放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担任总书记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题合作,拓展合作内容,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6月1日,江浙沪皖四地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审议并原则同意《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长三角地区合作近期工作要点》。从经济发展到生态保护,从文化建设到法治环境营造,“一体化”成为代表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最好的注脚。
“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计划将长三角地区建设目的定位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风波乍起,巨浪咆哮。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宁波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浪潮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慷慨起舞,书写下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大幕开启,千年大港宁波再次迎来历史机遇。东风催征程,海天绘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