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随着全台寿命超过30年的老屋比例越来越高,都市房屋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房屋老化速度,对此,台湾业界归纳出三大关键原因。

  台湾都市房屋更新条例到2018年已实施20年,历经8次修正,却无法加速都市房屋更新。

72ce2281dbbe47b0ae3f7e6658f90455.jpg

  资料图:台北市区。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统计显示,全台寿命超过30年的老房子从2009年的229万户随时间不断增加,到2018年已经达到410万户,10年来增加近8成,占全台所有房子的比重从10年前的29.3%提升到2018年的47.6%。台湾人口重心台北市、新北市更严重,台北市30年老宅从2009年的34万户增加到2018年的61万户,10年增长76%,占所有房屋比高达68%,建筑急需更新。

  另一方面,2009年全台(大部分在台北市)都市房屋更新核定件数有26件,直到2012年每年都在30件以下,2013年提升到52件,不过,2014年台北文林苑强拆事件后,2015年、2016年分别仅有45件、35件,虽然2017年达到67件,创下新高,但仍远远赶不上房屋老化速度。

  更严重的是,从2009年起,台湾都市房屋更新共核定362件,但完工的仅146件,不到核定的一半;从2001年起,核定536件,完工仅252件,也不到一半。台湾业界认为,完成率这么低,多数都卡在程序上。

  可以说,20年来台湾都市房屋更新发展的速度只能用“牛步”来形容。

  为何会“牛步”?台湾主要建筑商归纳出业者不愿投入的三大关键原因。

  一是诱因不足,风险仍高。目前台湾都市房屋更新条例修正案仍在立法机构未通过,规定的都市房屋更新作业方式反而更不利于实务执行,增加太多不确定性;另外,建筑商即使取得执照,还要清除所有地上物才能预售房屋,造成资金压力;最后,危房老房更新在税负减免等方面优惠不足,抑制开发商意愿。

  二是程序冗长。过去都市房屋更新程序繁琐,往往1个项目就要搞很多年,时间、资金等成本压力大,现在业界希望危房老房更新条例简化程序。

  最后是台当局公权力问题,这也是重中之重。台湾业界直言,很多开发案走到最后,遇到钉子户的问题,“政府把球丢给建筑商”。业界认为,拆迁得靠政府贯彻公权力执行,才会让建筑商勇于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