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来,中外建筑领域专家在京围绕城市环境变迁中的城市设计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和工程实践的走向等展开探讨,并对当下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基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解决路径。
以“城市设计与城市设计教育发展前沿”为主题的国际工程科技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北京分论坛暨2017(第二届)北京城市设计高峰论坛举办。为期两天的论坛上,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仲继寿表示,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城市转型发展和存量更新的前沿热点领域。目前,中国城市建设已从表面的外延扩张进入到了一个内涵提升的新时代、新阶段,如何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貌等城市基因,已经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期待业界能够促进城市设计理论的思考更加活跃和深入。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米歇尔·索金在中国做了许多的城市设计。他表示,一直在进行一项实验,即将纽约城市想象为自给自足的城市并不断付诸行动缩小与想象的差距。研究中,编制一个目录包括形态、习惯以及技术等,比如将纽约市的食品行业发展进行了绘图,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这些力量如何影响纽约的食物系统,并去分析各个地区不同的地块在开发过程中会有哪些影响。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罗伯特·费世曼认为,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脆弱性,在当前的城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人类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里。因此,建合适密度的花园,把一些绿带融合到社区中去、融合到建筑物中去,要将花园城市打开,而不是建一些封闭的圈子。
挪威卑尔根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塞西莉·安德森表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不合理的建筑。作为城市设计不应该只是贴近政策或者迎合开发商的利益,而是要想一想怎么样有一个好的邻居、好的生活,回归建筑设计的本质。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刘临安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快速发展,有了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下一步的城市建设当中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加强控制性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的基因。”
论坛上,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等国内外城市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对自己在城市设计发展方面的理论与研究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