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10月29日至30日,第五届西湖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大会在杭州召开。29日上午,2017中国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院士高峰论坛举行,近400位来自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的嘉宾参会。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和《2016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8%,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9.5%,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表示:“大力推进海水利用规模化的发展,对于节约保护水资源,发展海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蓝色经济空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水淡化是海水利用的重要形式,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科学家、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高从堦介绍,截止2016年,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58套,其中,浙江省有47套。
杭州市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一直致力于“海水淡化”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该中心总工程师杨波表示:“浙江的海水淡化工作起源较早,早在1997年,浙江舟山已开始利用膜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处理,通过专用的反渗透膜,就能把把苦涩的海水过滤成甘甜的淡水。如今,舟山的不少岛屿都已经采用膜技术海水淡化的方式获取淡水,相关技术已非常成熟。”
杨波还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省海水淡化所需的能耗与成本也在不断减少,“比如,20年前,我们淡化一吨海水需要7到8度电,现在能只需要2度电,未来,还将更低。”
高从堦还在题为《中国膜产业发展现状》的报告中介绍,我国的膜行业发展非常快、需求量很高,膜技术在环保和水务领域应用广泛。同时,他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的膜产业在全国起源最早,特别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未来膜产业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此外,本次论坛还纳入了院士专家余杭行活动。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姜长才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可以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科研优势,促进浙江省海水淡化与水处理膜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加快形成我省乃至全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创新体系,积极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与膜法水处理相关产业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等单位主办,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承办,由国家海水淡化产业联盟等单位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