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最近几年杭州哪里变化最快,城东新城绝对能算得上其中之一。
十多年来,这个由德胜路、艮山路、石桥路、沪杭高速围合而成的9.3平方公里的“新城”,从一望无垠的菜地、杂乱无章的农居房、随处可见的私拉电线变成了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品质居住区,变成了杭州向外展示最重要的形象之一。
彭埠的原住民开玩笑说,城东新城这些年的发展之迅速,让他们从“史前”直接跨入了21世纪。各项配套的快速推进,让城东焕然一新,人居品质也有了质的飞跃。
杭州迎来首个“高铁新城”
2013年7月,杭州东站开通。
工作在上海、家在杭州的蒋先生,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到新东站的场景。“那时候上海的虹桥火车站已经投入使用了,大家都觉得特别先进、特别现代化,当我看到东站的时候,我觉得特别自豪,因为东站比虹桥站更先进、更现代化、更气派。怎么都想不到,记忆中那个又破又旧的老东站,有一天会变得如此高大上。”
在不少人看来,东站枢纽的建成,才是城东新城“建起来”的标志。
2006年6月,随着“城市东进”步伐的加快,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决战东部”的发展战略,决定建设以东站枢纽为核心建一座新城,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城东新城。新城规划建筑总面积150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达20万人,是一座集高端商务办公、商业休闲、旅游服务、居住生活功能为一体,具有高品质管理服务水平的现代驿城和体现城市形象的都市门户。
东站枢纽的建成,意味着最为重要的“核心建设”已经完成,意味着杭州迎来了第一座“高铁新城”。这片曾经的大农田,已然成为杭州联通全国、联通世界的主要纽带,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
配套改善,人居理念发生质的飞跃
在不少老杭州的印象里,闸弄口一带已经是“最城东”的地方,再往外就是“远处的郊野”。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除了与当时城东彭埠一带农田密集有关外,更多是因为过去的交通不够便捷。
“以前去武林门么主要走艮山路,一路上货车、大客车很多,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每次坐车都感觉跟骑马一样,颠过去颠回来。”彭埠“原住民”鲍先生回忆道,“过去十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读大学以后,城东交通就开始快速发展,艮山路翻新了,德胜快速路也开通了,地铁也开通了。现在去武林门或者钱江新城,都是一脚油门的事情。”
交通路网的提升,不仅降低了城东到杭州其他区域的通行时间,更是大大拉近了不少人的心理距离。城东很近,就是一脚油门或者几站地铁的距离。
在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其他生活配套和自然生态环境也有了显著提升。据介绍,在近两年的环境整治工程中,城东新城的碧水构成水网,提高了新城的生态指数:河道水面宽了、污水排放通畅了、积水点也排除了。
各项配套的提升,为城东人居条件改善创造了基础。从杂乱无章的农民房到成片的商品房开发建设,城东的人居品质和人居理念都在不断提升。
前年,鲍先生一家原来居住的区域开始拆迁,他们也因此搬进了附近的商品房小区。“不要说什么园区服务体系,以前连有小区物业这样的事情都没有想过。住过新房子之后才发现,原来有保安、有物业、有花园的生活这么好。居住品质的好坏,和房子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最近,鲍先生又开始关注“科技住宅”,他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
未来商业配套将更加完善
如果你现在有机会从高处俯瞰整个城东新城,会发现这里还有大片空地。这些已经完成拆迁的空地,将会诞生城东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过去十年来,城东一方面积极推进新风丽都、东港嘉苑、钱塘白石嘉苑等安置房小区的建设,另一方面吸引万科、滨江、世茂、金茂等品牌房企开发建设了大量商品房小区,吸引了数万户家庭安居于此。
但是,这里却始终缺乏一个让人满意的大型商业配套。直到港龙城和西子国际的开业,这种状况才慢慢得到改善。
不过,未来的城东新城商业配套将更加完善。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黄文柳介绍说,城东新城东部轴线的开发才刚刚开始。根据规划,城东新城将在火车东站东广场到同协路之间建设一个体量约60万平方米的步行街。这条商业街建成后,城东人民在家门口逛商场的愿望或许很快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