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点,方阿姨刚从邮政银行回来,慢悠悠步行,不多不少,3分钟到家。“现在过日子真当方便嘞!”她笑着说。

  这种方便,体现在方方面面。

  方阿姨59岁,住董家新村,银行离她家不到600米。

  在以她家为中心一公里的范围内,有农贸市场,有大型综合体,也能到运河畔。

  对方阿姨来说,更大的方便,其实来自房子的升级换代。

  10多年前,她和丈夫还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平房里,上厕所还得跑到外面公厕去。现在,两口子在一套60多个平方的房子里享受生活。

  “一家人挤20平的小平房,你也嫁啊?” “没得选,以前大家全都是这样的。”

  方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结婚已经30多年了。

  结婚前,老公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平房里,“二十来个平方吧,记不得住了多少人了,反正挺多的”。

  到方阿姨夫妻俩结婚时,老公父母的单位分了房子,一家人就分开住了。这间20平方的小房子,后来也就成了他们俩的新房。

  “住这样的房子,也肯嫁吗?”我开玩笑。

  “当时都这样的呀,都是农村嘛。”方阿姨也笑着回答。

  其实,这间房子等到他们做新房时,已经比以前大了,“因为房子边上还有空地,就挨着建起了厨房、厕所”。

  “家里原来是没有厕所的,附近倒是有一个。在家里用的都是马桶、痰盂,每天拿到外面去倒掉。”这样的日常,大概老一辈的杭州人,都经历过。

  对于这个“一到梅雨天,就很潮,很不舒服”的房子,方阿姨说,现在想起来,有点像“贫民窟”的样子,“那时候大家电线也是乱拉的,走在村里到处像蜘蛛网一样”。

  这样的房子,方阿姨从1960年,一直住到了1997年。

  后来,城中村改造,董家新村把老平房都给拆了,在原地建起了小高楼。

  10多年前刚搬回来时,方阿姨就觉得这里很“洋气”,“像小洋房一样的,以前没住过这样的房子呀”。

  方阿姨现在住的那幢房子,一共有5层,她家在顶层。

  “家里请女儿的朋友吃饭,七八个人来玩,也坐得开。”

  “想想以前,想想现在,好多了。”方阿姨说,原来煤气也没有的,洗衣服还要去外面接水,现在管道燃气接进家里,水龙头一开随时洗洗刷刷……”

  从“等待分房”到“出门买房”

  杭州城市住房供给模式数度演变

  普通杭州市民生活品质的改变,跟居住条件的改变密切相关。

  半个世纪前,像方阿姨的公公婆婆这样的,单位给分了房子的,在当时是一件人人称羡的天大好事。

  但这样的住房供给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数度演变,都围绕着“由谁供给住房,怎样配置住房”这两个问题展开。

  我国城市住房供给模式,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单一的政府供给,可视为第一代模式。

  在改革开放前,城市住房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附属于政府的各个单位,住房建设主要靠政府,住房分配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得按级别来分配。

  这样的供给模式,显然没法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被淘汰后,形成了政府和单位供给为主、市场供给为辅的过渡模式——既有租赁供给,又有销售供给。

  大约在1988年以后,杭州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住房供给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产权是交易对象,货币是媒介,价格是信号,公平竞争是运行规则。

  随着住房市场不断庞大、丰富,各种不同的住房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杭州推出公共租赁住房以来 25万多户家庭解决“住房难”

  杭州向来是很受创业人才和大学生欢迎的一个城市,他们愿意留下,或从外地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创新创业,枕钱江潮、看西湖月。

  庞大的新杭州人群体,以及老杭州人中的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可能一下买不起房子。当这些日益突出的住房问题急需要解决时,一个具有杭州特色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来了,这个强大的公租房体系,能保障这部分人群在杭州这个城市里,安安心心住下来。

  配建公租房,杭州一直不吝于拿出黄金地块。

  就在一周前,滨江区一块紧邻地铁的宅地出让,距离地铁4号线杨家墩站点约200米。这个地块,未来需要配建占比22%的公租房,建好后无偿移交给政府,让最需要的那部分家庭,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住进去。

  这样的配建要求,在近期出让的几个黄金地块里,都能看到。

  自2010年,杭州全面推出公共租赁住房以来,让老百姓“住有所居”一直是不变的目标。通过自建、配建、收购等方式,杭州目前共筹集了4万多套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总建筑面积约245万平方米。杭州的公租房体系,甚至已成为一种“杭州模式”,引来多个兄弟城市借鉴、学习。

  这个“杭州模式”好在哪里?

  从2009年开始,杭州从各类建设用地中,调整出了7个区位条件较好、周边配套较为成熟的地块,用于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目前,这7个项目都已经交付入住,分别是田园、蒋村西溪人家、塘北河畔水境人家、庆隆萍水人家、牛田九和人家、花园岗景致公寓、三里亭公租房,房源总量为10754套,总建筑面积超过71万平方米。

  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为25万多户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其中,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占了40%,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创业人员占了60%。

  就在本月初,杭州单体体量最大的公租房小区余杭勾庄镇良和雅苑,开始为申请家庭办理入住手续,共有3320套房子,房屋租金低至10.5元一个平方米,数千户家庭受惠。小区物业还是绿城物业,物业费由政府承担,不用住户掏腰包。

  大学毕业5年的“90后”小周,目前租住在田园春晓小区公租房里,每个月的房租只要300元。

  即使没有买房,她依然勇敢地和老公结了婚。理由是:“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住着很安心,不用担心哪天突然要搬家,安心带来了家的归属感。自然就想结婚了”。

  下阶段,他们准备申请双人户型,在他们看来,“租房的日子,也能过得越来越好”。

  杭州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越来越好”的目标,未来5年,公共租赁住房保有总量要不少于8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