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施佳琦)日常生活里,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轨迹几乎是“平行”的,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阅历、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他们“心事”也迥然不同,老年人面临空巢、无助、孤独等问题,年轻人肩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尤其是在城市,两者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

  在杭州滨江区,一个名叫“陪伴是最长情告白”(下称“陪伴”)的项目,旨在让他们的轨迹“相交”——年轻人可以用志愿服务抵扣房租入住养老公寓,老人们得到陪伴和服务,年轻人获得优惠住宿和志愿服务锻炼。

  这个项目已经在滨江绿康阳光家园“小范围”试点了半年,最初由周边企业推荐志愿者参加,好评不断。今年5月中旬,滨江区向社会正式公开招募项目志愿者,经过个人申报、相关单位筛选、面试等流程,7月初,11个在周边企业工作的年轻人入围,并于7月9日起陆续入住阳光家园。

  养老院住进年轻人,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能否探出一条新路?

1531698380744_5b4bdccc159bb86d6adaa288.jpeg

  老人有了“小伙伴”

  养老也能日日“鲜”

  绿康阳光家园有10幢现代化的公寓,沿着正门的大草坪走过两幢老人公寓和食堂,就是志愿者入住的4号楼。在志愿者杨云海的房间里,有落地窗、大阳台、工作台、独立卫生间、两张铺着格子床单的单人床。“房间都是朝南的,配套齐全,比我原来工作室的小单间强多了。”杨云海说,室友也即将入住。

  退休干部老韩告诉记者,在阳光家园,社会志愿者的身影并不少见,但他们有更多期待。老韩是名资深书画爱好者,住进阳光家园后当起书画小组组长,每周组织30多位老人练习书画。“老人水平参差不齐,我也不是专业的,缺少相对固定、系统的指导。”老韩说。

  缺少活动组织、兴趣指导人员,是园内兴趣小组普遍存在的情况;而稳定、长期的陪伴和互动,更是老人们对志愿服务的普遍需求。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中,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滨江区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就业、居住,滨江团区委和民政部门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一批初到杭州、充满活力的群体上。

  在一些大城市,将年轻人引入养老空间的做法已先后涌现。德国的“在居住中提供帮助”计划,可为大学生在养老院或是长者家中提供一间比较廉价的住房,作为回报,大学生需帮着老年人做家务且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顾;美国西雅图的一个组织,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代际学习中心”,并在全美得到推广;在上海,普陀区一家养老机构探索“老少融合”养老新模式,在养老床位之外增加了专供年轻人入住的“公益床位”。

  去年12月,在滨江团区委、区民政局和阳光家园的共同商议下,“陪伴”项目开始试行。参与首批试点的8个志愿者由附近企业推荐,经相关部门审核,为养老机构里的老人提供志愿陪伴服务,主要内容就是陪他们聊天、看书、写字,教有需求的老人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等,每月达到20个小时的陪伴服务时间,即可以每月几百元的优惠价格入住养老院。

  “在可承受范围内拿出一定比例的房源,分批招募年轻人入住,对我们来说既能给老人带来更多活力,也能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阳光家园社工部主任王恺说。阳光家园是杭州市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等服务为一体,共有2000张床位,其中养老部分有800张,目前有600余位老人入住。志愿者入住的8个房间,属于养老院自理养老区。

  年轻人的“新天地”

  养老事业值得拼

  今年1月初,经由单位团委推荐入住阳光家园后,萧山女孩王婕每天下班都会回到这里,去公共活动室陪伴老人,帮打球的老人捡捡球、陪“落单”的老人聊聊天、帮老人拍照发给子女……在5月份首次公开招募志愿者时,王婕申请继续留在养老院,“趁结婚前一两年再多陪陪这里的老人。”

  根据滨江团区委5月份公开的招募要求,“陪伴”项目志愿者申请人应为单身青年,在滨江区内用人单位工作、签约1年以上,且在市区(八城区)无住房。经由区民政局核定的优秀志愿者和有相关专业背景、爱好特长类的申请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

  蔡静茹觉得自己加入“陪伴”项目是特别的缘分。在南京工作一年后,蔡静茹因为工作变动来到滨江区,单位附近动辄上千元的房租让她许久没有定下住所。偶然在微博上看到“陪伴”项目的招募信息后,她立马打电话询问。打动蔡静茹的不仅是低价房租,“那时奶奶刚过世没多久,能和老人住在一起,我觉得是对这份情谊的延续,也能让我提前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父母。”

  学生时期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让蔡静茹对在养老院的生活充满自信,“这里什么都等待着去尝试,有比外面的生活更充实的可能性。”说起各种活动经历,这个纤瘦的女孩迸发出满满的活力。在阳光家园志愿者活动负责人陈桐的规划中,服务开展将以志愿者为主体,调动养老院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年轻人能动性。

  与蔡静茹不同,杨云海对自己将要开展的志愿服务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这个国画专业的安徽男孩自毕业后一直从事书画相关的工作,去年还在滨江创立了一个少儿书画教育工作室,与阳光家园相距20分钟车程。平日里,工作室也会吸引一些附近的老人来参观交流,这让杨云海一直在考虑通过公益的方式,扩展传统书画普及群体。通过报名、筛选和面试流程之后,杨云海提前一周搬进了阳光家园与老人接触。

  听说养老院里住进了年轻的书画老师,老韩和组员们第一时间找了过来。“我们每周六在园里老年大学教室有固定书法小组活动,是不是可以带我们练习?”“我们组里的老人水平相差较大,能不能有针对性地教课?”面对老人们提出的需求,杨云海一一记录,准备在正式“开课”后实践。

  在了解了杨云海的计划后,蔡静茹很快开始策划书画展览等相关活动。在他们看来,养老院不只是老人们的住所,更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的集聚地。对于养老院的老人来说,微信视频、素描、舞蹈这些新鲜事开始进入养老生活,而这些孙子辈的年轻人也成为他们一部分情感寄托。

  养老院“年轻态”

  “人生重叠”显关怀

  西雅图大学兼职教授埃文·布里格斯,曾为“代际学习中心”拍过纪录片,结尾的一句话值得人们深思:这是两类人为数不多的人生重叠时间。在这个重叠的时间里,折射的是社会的互动和关怀。

  在王婕看来,年轻人住进养老院,尤其对于那些有着公益热情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她已经发现,跟试点时期相比,新一期项目突出志愿服务的特色。“试点期,我们的志愿服务以日常性的陪伴为主,接下来或许能满足老人更深层的需求。”最近,阳光家园将展开一个老人“心愿墙”的活动,“只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就是个很好的尝试。”王婕说。

  志愿活动项目制,也是王恺和相关部门设想的进一步改善方向。王恺认为,相较于其他社会志愿活动,“陪伴”项目志愿者在时间和与老人的联系上更具优势,志愿活动可以循序渐进、更加系统。这也是滨江团区委在公开招募时,将医学、心理学等专业性特长放在优先考虑条件中的原因。

  对于项目是否可持续和可借鉴,阳光家园负责人坦言,新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此次滨江团区委和区民政局发布的公开招募信息中,就完善了志愿者的退出机制。承租期内,志愿者与所在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或出现企业迁出滨江、歇业等情形,承租人员将被取消准租资格并按规定腾退房源。“志愿者服务时间是否达到要求,老人对志愿服务评价满意度高不高,仍然是考核的主要标准。”滨江团区委负责人说。

  对于滨江区探索的这种模式,有专家认为,面对剩余空床位,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有自主权决定如何使用。而杭州另一家养老院的院长也坦言,城郊的部分养老机构空床率较高,确实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但如果租给年轻人,可能引发两代人相处上的矛盾。

  滨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推广“陪伴”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不局限在养老机构内,社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也将成为陪伴服务的对象。而通过入住申请的青年志愿者,房租较去年会有所降低,从每月五六百元降到每月三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