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4AiVtGb9yAAgfKAAISqN3V_tY457.jpg

rB4AiVtGb9yAKBg2AAGFp2ElAuU289.jpg

rB4AiVtGb9yATeGYAAG7gD4LzGY411.jpg

  “今年体检,我们村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600人。”大江东河庄街道建设村的村干部赵斌介绍道,虽然建设村是4000多人的大村,但老年化的程度仍然偏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照料好村里的老年人,2013年,建设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入使用。

  “两个活动室有近百平方米的空间,每天都要接待老年人70余人次。”待前来的老人各自回家后,去年刚接起照料中心管理工作担子的王金荣介绍道,如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成了建设村“日间空巢老人”的“根据地”,甚至不少周边街道村社的老人也纷纷慕名而来。

  家门口的医养比邻 服务养老“双料组合”

  问及为何来此。“这里条件好啊。”有老人道,免费的茶水、空调不说,书籍、电视等设施是样样齐全,还有伴儿。

  来到二楼,记者发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为老人准备了10张服务床位。“这也是村社养老服务的提升,为提供‘喘息服务’奠定基础。”据大江东社会发展局民政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大江东村社针对老人“恋家”所做出的应对,就是为了让老人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全托的养老服务。

  有了家门口养老的条件,那如何解决医疗保障?

  “隔壁就是村里的卫生服务站。”对于村里的医疗力量,老人们是了如指掌。赵斌向记者介绍,不仅有卫生服务站,大江东社发局还给村里配备了智能的检测仪器,老人通过这几台机器就可以自助测量血压血糖。

  前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后有卫生服务站,这样的“双料组合”为村社老人的养老服务安上了“双保险”。结合大江东为老人建起的全流程医养护服务体系,老人在卫生服务站就能进行常见病的治理,而疑难疾病,也可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如今,类似这样在家门口医养比邻的养老模式,在大江东已逐步普及。目前,大江东已有37个村社级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医养结合”合作协议。

  借助专业力量 探索养老“新模式”

  近年来,大江东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寻求居家养老的“新模式”。

  去年,河庄街道跨出了尝试性的一步。河庄街道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托管给了杭州市萧山区河庄康复护理院,通过养老服务社会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

  走进康复护理院,大门正对的就是护理院的门诊部。在护理院,有一支医疗队伍专门照看着院内的老人,提供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健康监测和指导、用药提醒和指导等服务。

  “明天,我想让我们仁爱家园的残疾人也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去。”刚见到院长倪爱芬时,她正在筹划着次日的活动。据她介绍,除了日常的活动和护理,康复护理院每年还会频繁组织老人们外出散心,如去年去了塘栖,今年去西湖,这些活动能有效帮助老年人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养老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多元化。专业的护工团队与丰富的活动载体,第三方的养老机构为政府的居家养老服务注入了“活血”。这也是大江东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除了托管专业的养老机构,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多的居家养老新模式。”据社会发展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江东正在以各街道为单位,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实现全覆盖,并计划于今年完成一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