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洲 钱祎 通讯员 叶慧芳)杭州上城区春江花月小区居民张桂芳,如今出门经常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小区内的告示、标语等都换成了中英文双语版,社区里还创办了双语报纸。G20杭州峰会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青睐杭州这座城市,纷纷选择在这里生活定居。也因此,在杭州的一些小区内,随处可见与居民擦肩而过的“洋面孔”,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正迈入新时代。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生活社区,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外社区居民的新期待,已成为杭州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抽样的371个社区中,有349个社区有境外人员居住,占社区总数的94%。2016年以来,杭州率先在全国提出“社区建设国际化”理念,目前已推出21个国际化示范社区,今年还要打造9个。

  当城市日益走向世界,社区也变得更开放、包容和友善。社区里,既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又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国际化社区正成为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发展的精神家园。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了杭州的国际化示范社区,听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居民们,讲述他们的“新杭州”故事。

  和杭州人一样便捷生活

  很早以前,荷兰人葛思康就对杭州充满了好感,西湖的风景、深厚的文化等深深吸引着他。那时候,他刚来到杭州,但由于人生地不熟,与外界交流很少,一堆事情不知道去哪里解决:想找个保姆找不到、想办个驾照不知道怎么办、想交个保险不知道去哪里交……

  这种情况,困扰着住在杭州的不少外国人。杭州市民政局基政处副处长杨婷婷介绍,G20杭州峰会后,杭州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杭州居住,“有的甚至一个楼道里,住着来自10多个国家的居民,是一个‘小联合国’。”

  春江花月小区位于杭州上城区春江社区,为160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大户型住宅为主。“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这给小区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化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地区、种族、民族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的社会共同体。外国居民增多,国际化管理与服务也在快步跟上。在春江社区,书记王晶告诉记者,小区靠近外国语学校和双语幼儿园,特别受在杭工作生活的外国家庭欢迎。为了打造新型国际化社区,他们动了不少脑筋,“我们创办了双语报纸《春雨》,为了方便居民学习英语,每周还举办春江英语小讲堂。”

  为了给外籍人员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下沙朗琴社区还专设了境外人员服务站点。站点建成后,外国友人要办理出入境手续、新居民的临时住宿登记等,都不用再跑到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的贴心服务,受到国际居民的好评。还有不少国际化试点社区,将国际居民分入社区网格,定期走访交流,整合各类便民服务项目,通过中英文双语发布有关民生通知。试点社区70%的社工拥有英语四级证书,同时建立国际居民服务台,由英语六级的社工具体负责国际居民日常的社区事务。

  “无论是双语环境的营造,还是服务设施的配套,都是国际化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杨婷婷说,上城区春江社区、西湖区文鼎苑社区、滨江区东信社区、开发区朗琴社区等一批试点早、基础好的社区在国际标识设置、国际特色服务和多元文化交流等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杭州制定了社区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标准指标体系,作为所有国际化社区的工作标准,其中以公共设施为主的国际化社区空间占了较大比重。”

  这些举措都使外籍人士感受到自己不只是住在这个社区里,而是真正生活在此。

  中外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在良渚艺术中心,新的驻地计划项目一经张贴,就吸引了一群当地村民前来报名。

  正是通过驻地计划项目,村民“鸟哥”结识了法国著名艺术家让·弗朗索瓦·加弗提。在两个月时间内,“鸟哥”与加弗提同吃同住,还有15名村民完成了驻地艺术创作和策展。展览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每一个相遇都是一场迷。

  驻地计划负责人、良渚文化艺术中心馆长张炎说,每年都有一批海外艺术家,踏上良渚这片古老而现代的土地,在冥思中寻找生活的本真,“许多村民也许不懂艺术,但是在与外国人互动的过程中,做出了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品,彼此也能从中获得认同感。”

  作为杭州杭州国际化示范社区,良渚文化村社区近年来发生了许多改变: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把极具建筑美感的“大屋顶”,搬进了村里;双语幼儿园和浙一门诊部先后入驻,搭建起村民半小时生活圈;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永久落户,村里兴起更多诗意的栖居之所。

  在这里,村民自发成立30多个社团,村民学堂、马拉松、迎新会、邻里节、村民日等活动,使国际人群迅速融入。“小到几十人的邻居聚会,大到上千人的大型活动,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良渚文化村社区支部书记徐一峰说,“朝夕相处后,中外居民们的亲近感油然而生。”

  “走进村里,就有家的感觉。”日本姑娘古盐,在良渚住了6年,吸引她的不仅是优美的环境,更难得的是没有陌生感的邻里关系。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甚至可以把家里钥匙放心地交给邻居。

  来自加拿大的尼克住在西湖区文鼎苑社区,每周都会在社区英语角教小朋友说英语,还常与社区里的大伯阿姨们交流英语口语。他说,通过这种方式,大家进一步加强了解,加深了中外居民的友谊。

  元宵节英语灯谜、中秋节团圆宴等,在杭州不少国际化社区,依托每个中国传统节日,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参与,让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共鸣。同时,社区的社会组织还积极开展邻里亲善服务项目,搭建中外居民交流平台。

  国际化社区里,既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又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这里正成为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发展的精神家园。“国际化社区建设是一个‘软硬’兼备的工程,要让全体居民享受到实惠。”杨婷婷说,社区在关注境外居民个性需求的同时,也要让本地居民住得惬意。

  最近,春江社区居民发现,小区里的无障碍设施变多了:中央公园的入口台阶,改装成了适合轮椅的斜坡;社区办公楼的楼梯扶手,装上了踏板式电梯;就连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入口,也新建了无障碍通道……王晶说,他们在小区发放了200多份问卷,按照居民意见进行整改,目前已改造了10处坡道,两个公厕都配备了无障碍设施,还全面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环境安全、卫生整洁、配套齐全,这种幸福感是全体居民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