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杭州市规划局会同高新区(滨江)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分区规划(2017—2020年)》草案正式对外征集意见。
根据规划草案,高新区(滨江)规划形成“一主三次、两带五轴、七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其中“一主三次”中的“一主”即滨江科技城;“三次”即公建城市次中心、浦沿城市次中心、白马湖城市次中心;“两带五轴”:“两带”即北部城市拥江发展带,南部城市生态带;“五轴”即江南大道、时代大道、风情大道、浦沿路、彩虹快速路五条发展轴。“七片区”即滨江公共中心片、西兴产城融合片、中部研发产业片、之江省属综合发展片、西部沿江综合发展片、东冠浦乐综合发展片、白马湖生态创意片。
作为产业优势区,高新区(滨江)将重点推进滨江科技城的引领带动作用,立足于江南副城的公共中心,承担综合性职能,强化主中心的产业功能。针对产业发展,高新区(滨江)提出以“五大平台引领+三个园区联动+一带贯穿+集群发展”的产业规划建设拥江发展示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宜业宜居新城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高新区(滨江)将重点加强与周边城区的衔接,加强钱塘江两岸的联系,打通南北通道。形成“二横二纵”快速路网、“五横四纵”主干路网,以及33条次干路,预留萧闻路过江通道。在已批1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轨道线网基础上,对轨道线网进行加密,改变“北密南疏”的轨道布局,加强滨江区南部,尤其是白马湖区块与中心城区及相邻城区的交通联系,均衡线网布局,优化完善全区轨道交通设施。
针对高新区(滨江)本次规划编制,本报记者专访了高新区(滨江)分区规划编制总负责、杭州市规划院六所所长杨益峰。
记者:高新区(滨江)此次规划编制,针对产业布局重点调整和新增的是哪些部分?
杨益峰:高新(滨江)区现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现已经形成 “四大平台、三大园区、一条产业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四大平台”即奥体博览城、物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三大园区”即原来位于三个街道的高新研发区、西兴科技园区、浦沿科技园区,“一条产业带”即江南大道总部经济带。
规划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提出了“五大平台引领+三个园区联动+一带贯穿+集群发展”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增加的一个平台就是位于浦沿区块的“智慧新天地”,重点以智慧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为主导。由于高新(滨江)区总体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规划对于产业用地提出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规划措施——对于新增产业用地鼓励“优地优用”,要引进优质企业,用足“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对于现有存量的传统工业企业,规划鼓励对其进行“转型升级”。
记者:本次规划有哪些部分是围绕拥江发展战略所展开的?
杨益峰:高新(滨江)区西北象限直接面临17公里钱塘江黄金岸线,规划战略定位第一条就是“拥江发展示范区”,因为钱江一桥、三桥和四桥,高新(滨江)区当年就是杭州市“跨江发展”的桥头堡,如今随着之江大桥、过江通道、地铁的不断建设与投入使用,高新(滨江)区从发展战略定位到沿江景观、文化挖掘、交通建设、城市功能、产业发展都与拥江发展战略匹配。
记者:远期预留萧闻路过江通道的出发点是什么?
杨益峰:杭州将来要构筑的是网络化大都市,各层级交通也要成网络化发展。萧闻路原规划为城市次干路,但它东连萧山、西接钱塘江,本次规划将其全面提升为城市主干路,往西预留连接之江地区的过江通道,为城市区域交通衔接预留发展条件。
记者:围绕亚运会,高新区(滨江)此次规划的侧重点在哪里?
杨益峰:亚运主会场“莲花碗”位于高新(滨江)区,本次分区规划对于奥体博览城片区以规划延续为主。对于区内其他体育设施和场地结合“前亚运”做了一些优化,本次规划在冠山北侧增加了一处区级体育设施用地,另外对于沿江“最美跑道”等体育设施也做了延伸和优化。
记者:此次高新区(滨江)分区规划公示结束后,将如何纳入新一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
杨益峰:本轮分区规划一方面是落实上一轮总规(2016修订版)内容,另一方面是为正在编制的新一轮总规提供基础。分区规划提出的长远发展建议,新一轮总规编制会进行统筹研究,但具体还会根据实际再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