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新面孔入杭。10月11日,上坤以总价15.5亿元拿下临平山北一宗商住地块,完成杭州市场的首次布局。

  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杭州市区涉宅用地共成交了87宗,成功拿到地块的房企有近50家(以土地出让当天公布的拿地开发商为准,不含后期合作地块),其中外来房企占比约为80%,仅首次入杭的“新面孔”,就有13家。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房企开始布局并深耕杭州市场。根据此前好地网数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120多家外来房企入杭开发。仅今年,杭州市场上就已吸引了包括金科、联发、中冶、温州时代、大名城等在内的13家“新面孔”。

  速度较快的联发、金科等房企,已连续布局有多宗地块。今年1月份入杭的联发,截至目前已在杭州市场拿下3宗地块,累计拿地金额为40.3亿元。9月份刚入杭的金科,单月就拿下2宗地块,累计拿地金额近30亿元。温州时代、中冶置业等也已布局有2宗地块。

  其中中冶置业还是今年入杭的外来房企中,目前拿地金额花费最多的房企,累计拿地金额为54.9亿元。其次是葛洲坝地产,拿下了一宗主城区蒋村单元涉宅用地,总价为43.2亿元。

  区域选择多样化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市区土地出让总金额已超1700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地块竞争也较为激烈,多个板块的地价体系重塑。这个背景下,今年这些新入杭房企的入杭首站选择上,也更多样化。

  与以往外来房企入杭多选择萧山、余杭等周边区域不同,今年不少新入杭的房企直接瞄准了主城区,央企中冶置业、葛洲坝地产、中国电建等房企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今年4月份,中冶置业经过八轮报价、十二轮自持比例投报,以总价20.6亿元竞得主城翠苑单元一宗商住地,楼面价39571元/平方米,溢价率70%,自持16%。之后的6月份,又以总价34.3亿元拿下了三塘单元一宗商住用地,楼面价29809元/平方米,自持比例36%。

  葛洲坝地产和中国电建拿下的地块,则分别位于城西蒋村单元和丁桥板块。今年6月份,葛洲坝以总价43.2亿元拿下蒋村单元一宗宅地,楼面价31698元/平方米,自持比例44%。中国电建则在7月份完成了杭州的首次布局,以总价12.3亿元拿下丁桥板块一宗地块,楼面价为17383元/平方米,自持比例为21%。

  金科、三湘印象等房企也类似,首次布局点均在主城区。其中金科拿下的两宗地块,均位于运河新城,三湘印象地块则位于城东彭埠单元。

  联发、温州时代等房企,则进行了多点布局。其中温州时代拿下的两宗地块,分别位于滨江西兴单元和萧山市北单元。联发拿下的三宗地块,则两宗位于良渚新城,一宗位于主城桃源单元。

  国开东方、大名城、路劲等房企的入杭首站则位于余杭或萧山区域。

  观察发现,从土地市场出让现场的竞争情况来看,除了这些顺利完成首次布局的房企外,仍有多家未进入杭州市场的房企试图入杭。

  产品为制胜关键

  事实上,这几年杭州市场的关注度一直不错,也曾出现过多次外来房企入杭潮。

  最早一波“入杭潮”出现在2005年和2006年期间。以莱蒙国际为起始的第一波“入杭潮”还吸引了嘉里、中海、复地、万科、凯德等多家房企。

  第二波高潮则在2007年到2009年之间,其中尤以2007年最多。据统计,仅2007年就吸引了包括金地、九龙仓、远洋等在内的近10家房企。

  2013年至今则是外来房企入杭的第三波集中期。以2013年为例,就有20家房企布局杭州市场,并拿走了当年市区范围内推出的近8成宅地。

  不过因杭州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市场大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并不是每家房企的发展都一帆风顺,中途退场或停滞不前的房企也不在少数。如何融入杭州市场并占据一定份额,是个不小的难题。

  有业内人士直言,除了市场环境、项目地段等外在因素影响外,产品力打造将是这些房企在杭州发展、深耕的关键。“购房者的认可度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因此靠产品驱动的模式才是最为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