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反映“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9月20日-23日,全省新媒体“深化走转改、喜迎十九大”采访活动进行时,作为此次深入一线采访60余名新媒体记者之一,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在4天内走访“杭州、嘉兴、绍兴、湖州”四地,为你讲述浙江正在发生的故事。
20年前,这里是滩涂农田,在杭州人眼里,它甚至还算不上“城边皮”;20年后,这里有莲花碗、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它是大家眼里的“国际滨”,成了创业者趋之若鹜的“朝圣地”。
它就是滨江,建区20年,它从农村集镇变身科技新城,在全国147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
“国际滨”快速崛起的秘诀是什么?
走访首站,记者来到滨江寻找答案。
海归梦想成为现实
9月20日下午三点,隔着海创基地大楼的玻璃,杭州华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涛盯着窗外的钱塘江,满脸欢喜,这间百平米的一线江景房,是江涛回国创业后的第一间办公室,让他读博士时的梦想终于实现。
2016年这个时候,江涛还是“创客天下·2016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的一名参赛者,凭借“高性能骨再生医学材料”项目问鼎一等奖。
2016年12月份,在滨江区的帮助下,江涛落户到滨江海创园基地,1月份还进行了第一轮融资。“除了启动资金外,区里还给了我们很多优惠,包括资金、场地、人才引进提供住房等等。”江涛说。
现场,江涛向记者展示了即将推出的产品——手术用骨再生医学材料。“像这么一小盒就要5000美金,大概是黄金价格的70至80倍。”江涛说,新产品主要应用在小面积骨缺损填充和再生、节段骨缺损修复和重建、脊柱融合手术、牙科手术中牙槽再生等方面,这一技术填补国内骨科行业的空白。
如今,越来越多像江涛一样的海归人才在滨江落户。据海创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里具有孵化价值的企业共有228家,2/3属于海归创业企业。
研发堪比华为的宇视
宇视科技体验室内,一套类似美国大片中的“天眼”系统成为关注焦点。随着镜头切换,系统能自动分析镜头里出现的每个人,为其贴上标签:性别、穿戴……只要定位了这个人,就能全程跟踪他的行踪。
这套系统,是宇视科技安防技术的其中之一。
这家企业有多牛,举个例子,全国39个城市有139条地铁线,宇视科技的安防技术占了32个城市的70条地铁线。
宇视科技的大数据平台
在智慧安防老大哥“海康威视”家门口,宇视科技是怎么做到的?宇视科技研究院总工程师朱兵说了两个字:创新。
截止2016年底,宇视专利申请总数1261件,发明专利占比83%,每天申请1件发明专利,这个数字远高于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平均占比,比肩华为。
宇视科技最早属于华三通信,2011年团队独立出来,全国转了一圈,最终还是留在滨江。用朱兵的话说,还是舍不得离开这块创业沃土,氛围好,政策好,人才多。
创新也是滨江20年发展最集中的体现。2016年,滨江区专利申请量达4247件,90%以上的发明专利在企业。
做好配套留住人才
“莲花碗” 是2022年亚运会的主会场,亚运会的开闭幕式、田径比赛都将在这里举行。这几天,奥体主体育场项目副主任工程师汪进正带着工人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年底前将建设完成。
这个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组成的“莲花”,设计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共有80800个座位,是目前国内三座8万人体育馆之一。与国家体育馆“鸟巢”同量级,但总用钢量比“鸟巢”减少将近一半。
“十年前,这里土堤没修的时候,经常被水淹,土堤都没修,现在你看看,奥体周边都是写字楼和高档住宅。”汪进说,奥体中心板块最能体现滨江城市建设的20年巨变。
紧邻奥体中心,就是曾刷遍杭州人朋友圈的“最美跑道”,如今成了周边创客闲暇跑步的好地方,有创客称,“在这里跑步,有一种在新加坡的错觉。”
此前,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多次强调,“要建设一个‘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滨江。”如今,有着30多万人口的滨江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日益成为吸引人才的向心力。
为了留住人才,滨江不断加大对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一组数据证明:2017年,滨江将积极推进15个地铁站点建设,开通地铁4号线,开工建设江南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白马湖区域有轨电车项目;完成钱塘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建设,加快滨江实验学校等3个在建工程,开工建设奥体单元小学及幼儿园等4个工程;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新建(续建)公共停车场5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6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