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2017年北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共开工459部、运行274部。今年,本市拟将老楼装电梯列为重要民生实事工程,计划开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老楼增设电梯的总量达到1000部以上。

W020180117543797478077.jpg

  期盼 一部电梯开阔了老人的生活

  雾霾橙色预警解除后,北京的天儿又见好了。下午2点,家住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的老人王青莲乐呵呵地走出了门,拿起电梯卡,轻轻一刷,坐着电梯就下到了一楼。“老楼终于有电梯了,以后出门遛弯儿再也不犯愁。”

  和平里一区4号楼建于1962年,共有五层,住户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其中,年龄最长的赵桂兰老人,有94岁高龄了。因为是上个世纪建成的老楼,4号楼没有安装电梯,随着住户们年龄的增大,上、下楼成了最大的难题。像住在五层的赵桂兰,腿脚不好,又做过手术,基本上就在家待着。对于加装电梯,老人们盼了多年。

  2016年9月,本市出台《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增设电梯“亮了绿灯”。历经两年准备,去年4月,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也加入到增设电梯的行列。不到一年,一部采用玻璃外饰的外挂电梯就出现在了居民面前。这一下子,就打破了老人们与外界的隔绝,老人的生活范围也变大了。

  推进 三种模式解决加装“老大难”

  近几年,随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住在无电梯老楼中的居民增设电梯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然而,尽管倡导给老楼加装电梯的建议提了多年,却迟迟未见效果,资金筹措难是一大主因,另一方面也受阻于业主之间沟通难。直到2017年2月,租赁式电梯落户海淀区北下关大柳树5号院,成为本市老楼加装电梯的首例,也迅速推动了加装电梯在全市推开。

  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在增设电梯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区相关单位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三种模式,先易后难,逐步解决。”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代建租用”模式,由业主委托第三方作为实施主体,负责出资增设电梯和后续维护,业主按月或按年缴纳使用费,解决了居民初次安装费用高的问题;二是产权单位或集体出资加装模式;三是业主自筹自建模式,业主自筹资金,委托第三方安装和后续维护,费用由业主约定分摊。

  同时,各街道、乡镇政府和基层社区党组织也积极去做群众工作,给居民算清账、讲好处、破疑虑,化解业主之间的沟通难。

  实事 电梯购置安装每台补贴24万元

  当然,经济账也得算。一般来说,加装电梯费用需要100万元左右,其中电梯成本三四十万元、电梯井施工成本二三十万元、管线改移成本三四十万元。为推动工作,本市出台了增设电梯的财政补贴政策,对电梯购置及安装费用按照每台24万元给予补贴,对因安装电梯产生的管线改移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再给予补贴,这就为经费筹措减轻了压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增设电梯项目共开工459部,其中市属产权280部,央产和驻京部队产权179部;已完成安装投入运行274部,远超去年年初的计划。同时,还有21个单元门安装了爬楼代步器。

  市住建委披露,未来,本市还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政府补贴的方式,吸引科技创新企业参与上下楼设施的改造创新,多方合力继续推进电梯增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