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8日讯(记者 张卉卉)今年1~10月房企全国拿地榜单出炉。在杭州土地市场上表现略显逊色的浙江房企开始谋篇布局,打算将未来两年内的开发重心移至浙江省内的三四线城市。
在这张来源于中指土地数据库的榜单上,记者看到,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前50房企中,有5家浙江房企表现亮眼,分别是中梁地产(21名)、祥生地产(22名)、绿城中国(24名)、德信地产(36名)和滨江集团(46名)。
今年的土地储备直接代表了大房企们明年的开发方向。记者从这些“拿地大户”们的“粮草”结构分析,三四线城市已成为浙江房企的“新宠”。
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TOP50
(数据来源:CREI中指数据 数据范围:包含招拍挂权益土地及收并购土地,以中指土地数据库2300个城市为监测对象)
三四线城市 成浙江房企的“重仓区”
原本以杭州为大本营的浙江房企,开始选择走出去,在更广阔的浙江市场一展宏图。
这一点,通过对比今年1~9月杭州市八区房企拿地榜单和今年1~9月房企浙江拿地榜单便可发现。
今年1~9月,杭州市八区房企拿地榜单上,共有两家浙江房企入围:滨江以5宗地、99.4亿元的成绩名列第三名,德信以3宗地、49.5亿元的成绩名列第九名。然而,在今年1~9月房企浙江拿地榜单上,浙江房企却异军突起,祥生地产竟然以183亿元的成交总价名列榜单第一,德信则以147亿元的成交总价名列第五,滨江以90亿元的成交总价名列第八。祥生地产集团和第二名保利地产足足拉开了11亿元的差距。
“截止10月底,祥生的拿地金额已达281亿元,拿地规划面积达529万平方米。”面对记者的采访,祥生地产集团副总裁俞国勤直言不讳。这281亿元基本分布在浙江。而记者从浙江土地网上公开的招拍挂土地信息也获悉,今年10月11日,整个杭州八区范围内,祥生仅在崇贤新城拿了一宗商住地,占地115亩。
德信也是如此。今年,德信地产在杭州八区范围内只拿了3宗地共268.42亩,其中,之江一宗宅地,萧山蜀山单元和空港新城各一宗商住地,总金额共计约49.5亿元。也就是说,以德信1~9月浙江省内147亿元的拿地总金额看,还有高达66%的资金投在杭州以外城市。
其实,浙江房企的“走出去”自今年年初以来便已露端倪。随着杭州地价的日益攀高和自持及现房销售政策的出台,浙江房企开始将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相对竞争不是那么激烈的省内三四线城市。
“2016年至今,我们基本以一个月2块地的速度完成省内全覆盖布局,一方面找那些有需求但无房卖的城市;另一方面去那些缺少好产品的城市,差异化地布局拿地。”德信地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虽说浙江房企在三四线城市通常还是扮演高溢价的角色,但是他们也坦言,三四线城市再高的溢价率,和杭州相比,楼面价还是相对较低。更何况,在杭州拿一块地的资金量可以在三四线城市拿好几块地,对于讲求现金流和高周转的企业来说,这还是很重要的。
另外,很多人都认为,三四线城市没有好市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眼下,很多优质三四线城市依旧有利可图,甚至利润也非常可观;而且,三四线不是产品过剩,而是落后产品、同质产品、无效产品过剩,真正好产品严重稀缺……
“弯道超车” 做大依旧是楼市主基调
千亿规模正在成为规模房企的标配,冲击规模成为多数房企的首要任务。做大,依旧是楼市主基调。今年1~10月房企全国拿地榜单还透露出这样的新信息。
从全国拿地情况看,浙江房企拿地金额最多的并不是绿城、滨江等传统大鳄。无论拿地金额还是拿地面积,排名第一的都是中梁地产,第二名是祥生地产,第三名才是绿城中国。德信地产也表现不俗,以157亿元的拿地金额和222万平方米的总规划面积雄居第四,远高于滨江。
中梁地产和祥生地产都是起步并深耕三四线城市的房企。中梁地产起步温州,祥生地产起步绍兴。这两家房企看似“名不见经传”,但实际上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祥生地产集团总裁赵红卫表示,2017年,祥生全线进军三四线城市。截止目前,祥生的土地储备,一二线和三四线比率大约为2:8。“2015、2016年两年,在同行都不看好的三四线,祥生逆势低位获得大量优质土地储备。今年,祥生策略性地打算在一年之内把之前三年的货量全部去化。”
三四线城市巨量的土地储备为明年的销售额打下了基础。也正因为如此,祥生的销售目标实现“三级跳”的巨幅增长:2016年325亿元,2017年600亿元,2018年突破1500亿元。
德信集团起步德清,总部位于杭州。“2018年的销售目标还没定,但2017年的销售目标是250亿元,相比去年还是大幅增长的。”德信地产集团执行总裁方静表示。
这些房企之所以能在规模上“弯道超车”,三四线城市的货值沉淀是主要原因。
近两年,中国龙头企业的市占率上升飞快,其中TOP5房企的市场占率约20%、TOP10的市场占有率市约30%。但相关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总量保持(现有)规模,未来是强者恒强。
还有专家认为,房企集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小房企正在失去市场份额,这也就可以理解有的房企甚至牺牲利润来追求规模。所以,规模指标对于房企的发展依然是有较为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