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地产投资于2016年创历史新高,大宗交易金额高达2094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在8月23日举办的2017年商业地产大宗交易论坛上,《2016-2017中国商业地产大宗交易市场报告》同期发布。
报告称,全国商业地产大宗交易中,在上海的投资占到2016年全年总额的一半;在北京、深圳,广州的投资也均有显著增长。上海活跃的市场一方面得益于其较多可售资产,另一方面在全国收益不断压缩的大趋势下,上海资产的低风险稳收益的优势得到更多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性投资者的青睐(占全年投资额的45%)。
以内资买家为主导的北京市场在2016年表现活跃,投资全额超过380亿,共计投资金额380亿,较2015年增长了92%。从投资者投资目的上来看,大多以再投资为主,占总投资的69%,仅有22%为自用。如中融长河2016年底以23.2亿元购买太阳宫百盛,准备将其改造成写字楼对外出租;2014年,基汇资本从盈大地产手中购买了盈科中心后,将原来的太平洋百货区域改造成写字楼后已成功出租。
在二线城市中,成都尤为活跃,占2016年二线城市交易总额的22%。其中凯德商用中国信托以15亿交易额从贝莱德收购成都凯丹广场。另外2016年有几单较大的资产包收购,譬如大悦城和印力集团在众多二线城市等零售项目的收购。总体来说,零售物业占到2016年二线城市投资总额的七成以上。
报告显示,尽管2017年一季度记录的交易额仅为500亿,由于不少大型资产交易正在进行中,预计交易额会在二、三季度飙升,2017年全年交易总额有望突破新纪录。
中国房地产专业人士协会秘书长刘永指出,中国房地产特别是商业地产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而从全球资本来看,2017年可用新资金预计将达到4350 亿美元,虽略低于2016年的最高纪录2% ,但仍为有史以来第二高。面对又一波大量资金的涌入,中国预计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投资目标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商业地产在经历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已全面进入存量模式。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改造创新将成为未来几年愈发关注的话题。也给了更多专业人士提供了资产管理的机会。只有精通资产管理的人才能够从存量资产中获取更高的收益,未来对房地产从业人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全宇认为2016年二季度以来上海写字楼市场供应量与吸纳量持续攀升,创近五年新高。投资者持续对核心资产保持兴趣,而自用买家则更多关注于非核心商务区写字楼。核心商务区的高品质项目仍将保持优势。
对于投资者来说,有效的资产运营管理将成为制胜因素。在核心成熟物业紧缺的当下,投资者可将目光放宽放远,从众多的新兴市场或新兴物业中发掘投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