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以惊人的速度演变,尤其在现代化模板的克隆下,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重新匹配,带来城市能级盛衰转换,然而城市的山川地理格局却从未改变。

  所以,理解一个城市的基因,最好从“绝无仅有的区位”和“独一无二的性格”入手。

  站在宏观维度的考核,更能凸显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关联机制和协调机制。大动脉明了,隐藏其中的投资价值也就如毛细血管一样清晰起来。

  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桐乡在中央。

  桐乡的地理位置在长三角的重要性是什么?

  如果在一马平川的杭嘉湖平原上,隐去了所有的行政区分和城市标志,桐乡就是一个纯粹的红点,地势低平,无一山丘。

  一旦把各个城市点填充进去,人们就会大吃一惊:桐乡,东接嘉兴,南邻海宁,西南毗杭州余杭,西北接湖州,北界为江苏。

image001.jpg

  南北贯通,东西贯通,汇聚于此,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桐乡在长三角的突出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2500多年前,桐乡就为吴越接壤争战之地。中国最早的编年体《春秋》,记录了历史上有名的“吴越争战”:“定公十四年,於越败吴于槜李。”所谓“槜李” 就是现在的桐乡一带。

  南宋,迁都杭州,大量名门望族也迁居崇德县,即今桐乡。那时的崇德县地位很不一般。

  “崇德去都最近,数十年来,户口充斥,人物繁伙。”宋人的一句话,就把桐乡离杭州很近的地理空间优势和人文风物承接都讲清楚了。

image002.jpg

  演变中的江南,逐渐被长江三角洲这一更广大的地域概念所取代。桐乡是杭州、上海、苏州“金三角”中心,这种“绝无仅有的区位”刷出很强的存在感。

  现在的桐乡,有形之网和无形之网相结合,区位更优。

  高速公路时代、高铁时代织就一张有形之网,申嘉湖高速公路的开通、沪杭高铁的建成通车,不仅让桐乡成为沪、苏、杭的中央,成为长三角的核心,更进一步提升了桐乡在沪、杭、苏三大城市之间的交通枢纽地位。

image003.jpg

  杭州的产业梯度转移,桐乡成为杭州都市圈一员;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的举办,让后花园的桐乡更具国际化视野;浙江大湾区规划的出炉,为桐乡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这些无形之网织就桐乡的外驱动力。

  2

  桐乡和杭州的交流自古有之。

  “杭白菊”,是杭州和桐乡两地完美交融的典型范物。

  白菊原产桐乡,却冠以“杭”字而称。民国初,徽商的一次狡黠式智识,让桐乡和杭州有了一次绝佳的品牌共塑。

image004.jpg

  桐乡的富裕和儒雅,从来都是和杭州息息相关。古时一条京杭大运河,始发杭州,途径桐乡,两地在经贸、文化上交流,相互滋养、资源互补。

  在“十三五”规划中,桐乡的定位是打造成诗画水乡典范、旅游人文名城、网络智慧强市。这和定位为山水名城、互联网之都的杭州城市个性高度重叠。

image005.jpg

  即使是生活习惯,桐乡人和杭州人也一般无二,不仅语系同脉,桐乡菜还属于杭帮菜的分支,在吃上,桐乡人和杭州人都讲究时令,偏好浓油赤酱。

  如果你是杭州人住到桐乡去,不会产生空间挪移的错觉,不会觉得出了城,不会有生活上的陌生感。

  为什么?

  在城市性格上,桐乡就是杭州的胞弟,气质如出一辙。

  3

  17分钟,能做什么?

  是吃一顿快餐?将一首歌循环听三遍?打个不长不短电话?还是从杭州到桐乡?

  没错,搭上高铁速度,杭州到桐乡只要17分钟。

  宋时,“崇德去都最近”,现在,桐乡和杭州是可以量化的“17分钟距离”。

  百度曾做过一项“我的2014年上班路”活动,来自300余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上班族平均上班距离为9.18公里,平均上班时间为28分钟。伴随着城市的愈趋拥堵,4年后的这个数字显然已经超过半小时。

image006.jpg

  在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分割最明显的北京,通州、昌平和河北燕郊的上班族到国贸,单程上班距离超过50公里。这个距离和杭州到桐乡的物理距离相当,但是在时间上,后者却可缩短一半。

  这项调查还显示,在所有城市中,上海、杭州是跨省上班人群最多的城市。

image007.jpg

  当城市的发展空间不断外援,交通路网支撑的居住空间格局,也必然向着便捷和高效标准靠拢。这也让我们能以更宏观的视角看城与城之间的联系:将距离的核心重新修正为未来到达城市中心的时间,而不是现在的物理距离。

  居住在桐乡,工作到杭州,并不是件大惊小怪的事。

  有人亲身体验推演:从武林广场坐地铁,13分钟到杭州东站,高铁出发,17分钟到桐乡,步行600米,就可以达到全国级品牌开发商的项目——龙湖原著。

image008.jpg

  要知道在杭州,即使搭乘地铁上下班,30分钟的职住通勤距离,也只是核心老城区少数人的福利。

image009.png

  (龙湖·天宸原著区位示意图)

  4

  如果有机会,很多人依然会选择在北上深杭买房,但是这样的投入,早已不是人人适应。

  杭州和环杭城市圈的投资门槛越来越高。即便是限价,杭州传统老城区的房价均价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萧山、余杭、富阳的均价高于2万元/平方米。

  在这一波上涨中,杭州区域的洼地被填平,且不论未来科技城、奥体这样房价火箭式上升的板块,就连临平北、大江东这样原先被忽略区域,房价也整体实现了翻倍的上涨。

  就连临安,杭州新城区,杭州的近郊,均价也达到了1.6万元/平方米。海宁,和桐乡一样,同属嘉兴,在环杭投资的带动下,海宁许村、大学城外延房价已经超过2万,甚至比临安还高。

  放眼环杭都市圈,均价在万元左右的,适合自住、投资的城市,似乎只有桐乡了。桐乡南,刚刚领出预售证的龙湖原著,一套90方左右的房源,总价只要108万,手头资金有限的话,只需要动用30多万的首付款。

  对刚需来说,在杭州买套酒店式公寓都要150万起,参与住宅摇号存款证明都要求200万。而在桐乡,100万你可以买到一套纯住宅,而且是龙湖、平安两大品牌开发商联袂出品,龙湖体系里最顶级的产品“原著”系。

  上海、杭州和苏州“三核”中间的桐乡,给了刚需人群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以龙湖原著为样本,30分钟沪杭苏生活圈,周边是桐乡最顶级的全年龄段教育机构——耀华国际学校、当地唯一的三甲医院,以及邻近的高端度假庄园。

  用100万,可以买到桐乡人眼中“当地最好的房子”。

image010.jpg

  (龙湖·天宸原著项目效果图)

image011.jpg

  (龙湖·天宸原著户型图)

  5

  投资学,是一门“钱生钱”的学问。

  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喜欢投资房产?这是因为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了人们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方式,这些年来,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购房需求旺盛不衰。

  当P2P集中性爆雷、股市跌跌不休、稳健性的理财产品只有年化4%左右,人类趋利性必然会倾向选择资产性和使用性兼具的房子。

  但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房子,必须具有以下四个价值点:

  ● 时间距离。如果在长三角的城市选房,最好选和大都市“一体化”概念的地方,虽然不是一个市,但是有“市内”交通的共识。

  投资区域的选择上,要考虑的一定是到市中心的时间,而不是物理距离。换而言之,选择时间距离的重要性远大于物理距离。

  所谓的价格洼地,就是心理距离很远、时间距离很近的地方。

  ● 低价优势。陶朱公范蠡有聚财的“三略”,其中一条“审

  贵贱”,说的是要比较货物的价格高低。

  30多万的首付资金,在杭州买房不可能,周边如临安、海宁,房价也早已够不上,但是在桐乡龙湖原著,就可以轻松做个首付,撬动一套杭州都市圈的房子。

  桐乡房价是杭州的1/3,和海宁、临安也有近6000-10000元的价差,资金投入有限,产出却是现实可期。

  投资上,低买高卖,才能将利润最大化。

  ● 产业支撑。一个没有本地没有产业支撑,完全依靠一二

  线城市外溢的区域,房价即便快速上升,也会马上应声而落。

  现在的桐乡,国家战略与区域战略相谋合,迎着互联网的风口,围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以乌镇为核心的“一业一网”,全力打造互联网国家战略的重要创新平台、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重要孵化平台、环杭州湾经济区的重要产业平台。

  站在世界互联网最前沿的桐乡,已落户260多个互联网项目,计划到2021年,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

  ● 将来好卖。作为投资,免不了考虑将来有一天想卖

  房时,会有人很乐意接你的盘。

  桐乡的“一业一网”产业支撑,给桐乡带来相当数量的人口导入。按照计划,到2021年,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将吸纳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10万人以上,这些高新高薪人才必然会有大量的购房需求产生。

  桐乡,沪杭苏“三核”中心的位置,又承担了一二线城市外溢需求。精明的上海人,是最先发现桐乡的价值的,他们在苏州、昆山买买买,突然发现还有一个房价超低的“近邻”,一转身过来,就把龙湖原著边上的一个楼盘全包了。

  有上海人、杭州人、苏州人(昆山人)所产生的源源不断地外溢购房需求在,不愁桐乡的房子将来不好卖。

image0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