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规划做强南宋城市文化品牌助力“文化兴盛”

229bd0aa-0437-4e5d-8d8e-9b473b7ae57c.jpg

  德寿宫遗址航拍 李忠摄


  说到杭州的城市名片,“宋”文化应是最为闪亮的一张。

  赵宋王朝,两宋一十八帝,北宋都开封,南宋都临安。“两宋是很多人的文化情结。”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华芳说,做强杭州的南宋文化品牌就是“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点、线、片”结合的“规划思路”

  西临西湖,北至运河,南宋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的主城区。其城垣围合范围面积约11平方公里,城垣外还分布有重要功能区,共计约20平方公里。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诏升杭州为临安府曰行在所,以州衙为行宫;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以杭州为都城,称临安;元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占领临安,灭南宋,杭州作为南宋行都共有138年。2001年6月,南宋“临安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安城遗址”是国家“十三五”期间列入保护项目库的150处重要大遗址之一。

  城市遗址是与现代城市建成区叠和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历史城址,如洛阳隋唐东都城、西安隋大兴城、唐长安城、杭州临安城、扬州城等,均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历史城址。但是临安城跟其他城市不太一样。

  “西安大明宫在进行发掘和展示的时候,对住在上面的居民进行了整体搬迁,但临安城遗址没法这么做,因为整个临安城就位于杭州最繁华的城区之下,它叠压了隋代、吴越、南宋、元代、明清多个时代的文化积淀,它把杭州历史城区变成一个文保单位,还是唯一一处同时拥有五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保单位。”华芳说,各种保护要求交织在一起,导致保护压力大,规划协调难,迫切需要保护与发展兼顾的有效规划途径。

  临安城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并未公布保护区划,2010年杭州市在多年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正式开始编制《临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回忆起来华芳语调愈发温柔:“可以说,那时候大家是万众一心来做这个事情,多次请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来指导,因为上世纪80年代他就曾来杭州考古,对杭州很了解,感情也很深厚。”

  华芳认为,《保护规划》的亮点在于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思路。尽可能通过城市历史街巷结构、水路分布、城墙走向,来展示南宋临安城的城市格局,所谓“面”,就是以皇城为代表,太庙和三省六部遗址、德寿宫遗址、府治府学遗址,都是用来展示的“面”;“线”则以临安城城墙、主要道路、主要水系为线,通过考古展示、种植特色植物,标识出南宋临安城的边界范围;而“点”是对重要建筑场所的考古展示和保护,揭示临安城皇家建筑和仪典线路、宗教建筑和文化交流、商业建筑。

  “这样,既把南宋临安城的格局清晰地梳理出来,也为杭州当前及今后城市发展提供了历史保护要求和科学参考。”华芳说。

  “弹性引导”遗址在城市空间中展示

  保护规划则以临安城遗址城垣范围内建设须先行考古为前提,遵循弹性控制的原则,构建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控制区”等多层级的区划保护体系。

  而且,保护形式很灵活。对于已考古发掘的遗址可采用遗址展示和模拟展示的方式,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未考古发掘的遗址,可采用标识展示的方式,通过标识、色彩、声音、灯光、公共艺术等表现手法意象性地展示。同时,规划通过多样化的展示线路将展示点串联,有临安城格局风貌展示路线、皇家礼仪路线、各时期认知城市积淀路线以及山水城郭游线等。

  2012年8月,该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和好评,2013年6月公布实施。此后,华芳带领团队开始修编杭州老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南宋临安城遗址的保护要求落实到法定的建设控制规划中。例如,原控规中解放路规划道路红线为40米宽,但这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来讲是破坏式的,“如果解放路变成40米宽,唐代杭州刺史李密引西湖水到杭州城的相国井就在马路中央了。任何一座世界名城的路都不可能是那么宽的,它必定是一个人性化的城市。”华芳说。

  2017年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的《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杭州市南宋临安城遗址为例》在第七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方案作者就是规划师华芳和王沈玉。

  从凤凰山到吴山,从西湖到钱塘江,2017年华芳曾带领团队梳理了这条线上的南宋文化景源70多处,“但是截至目前,大概80%都还在沉睡。对于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将借着‘拥江发展’的良好契机,把西湖南线的点都发掘出来,形成城景联动的带状空间,让南宋文化成为杭州打造世界名城最坚实的历史底蕴。”华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