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余雯雯 通讯员 杭建宣)很多人的回忆里,总有家门口的波光粼粼。河道之于江南人家来说,以前是生命线,如今是生活轴,半点都马虎不得。

  昨天,杭州市建委发布消息称,今年杭州市区河道综保工程计划综合整治城市河道45条,总长58公里,其中当年完工20条,总长约31公里。截至年中,已开工27条、完工10条。

  那么,今年综合整治的这些河道,究竟对防洪排涝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河道在综合整治后,添加了游步道和周边景观?

  已完工10条河道

  防汛泄洪是首要任务

  今年杭州市区河道综保工程整治实施的河道,目前已完工的10条分别为江干区七号港、西湖区五号河、西湖区东片排涝河、滨江西兴后河、余杭区中星桥港、余杭区兴花浜港、余杭太平桥港、下沙新建河、之江三号浦和之江周浦沿山南渠。

  目前正是杭州的主汛期,上个月的连续暴雨,淹了不少地方,很多市民担心,目前这批新整治的河道泄洪能力如何?

  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透露,完工的这10条河道中,有3条为防洪排涝主次干河道——之江三号浦、东片排涝河、下沙新建河,它们将成为周边区域的主要泄洪通道。

  今年,河道综保工程将继续按规划畅通水系河网。综合整治的项目中,西湖区南阳坝河颇为典型。它位于三墩留祥路北侧,西起吉鸿路,东至族浜漾河,全长约1.1公里。原来的南阳坝河河道才两三米宽,水质很差,河床淤积严重,根本无法排水。这次整治,要把河道拓宽到10米,还将保留一座清代的单拱桥——永兴桥。今后它将沟通族浜漾和西行河,联通三墩单元的水系,防洪排涝能力和河道水质都会提升好几个档次。工程还将运用海绵城市技术,河道沿线绿道及园路,都将装上渗透铺装、设置渗渠等,让河道及周边具备多角度防洪排涝能力。

  除了防洪排涝提升水质

  还要具备景观、绿化休闲等功能

  河道的功能不仅是防洪排涝,同时也需要具备景观、绿化休闲等功能。

  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介绍,除增强防洪排涝功能、提升河道水质外,今年河道综保工程还计划同步贯通这些河道的滨水绿道,打造一批市民家门口的带状公园。上半年已建成绿道有9.8公里,新增滨水景观绿化9.8万平方米,像吴家角港、下塘河、七号港、东新河等,都形成了集公园、廊亭、景观、游憩于一体的滨水绿色空间。

  这里向大家介绍两个很有特色的滨水绿道。

  一个是之江转塘地区的象山沿山南渠。它西起规划灵龙路,东至象山路,全长3.2公里。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这条河道,借着美院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文化项目建设的“东风”,将艺术元素融入河道综保建设,沿河修建音乐综合体、艺术营地、桥上剧场、多媒体栈道等,今后在这里,会举办各种小型室外音乐会、戏曲演出、行为表演等艺术活动,加上周边还有一些江南水乡的风韵,今后说不定又是一处“网红”。据说,9月份可能就可以对外开放了。

  另外一个,是下沙的首条环开发区滨河绿道带,全长约31.3公里。今后,大家可以来这里参加马拉松比赛、自行车赛、观潮、露营等各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