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的镁光灯隐去,亚运会的荣耀接踵而至,回首近现代史,杭州,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璀璨夺目。

  这座城市正张开硕大有力的一双翅膀,奔向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右翼是城东智造大走廊,左翼则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以下简称大走廊)。自2016年连点成线以来,大走廊便承载起“互联网之都”杭州“拥江发展”、建设世界名城的无限期望,也肩负着浙江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重任。

  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三生融合,构成了大走廊的基本特性和内在成长逻辑,当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要诉求,在为数众多的国内“廊道经济”创新体中,这个集万千高端要素为一体的梦想之地,展现出走在前列的领跑姿态。

  过去一年,大走廊迎来了“三统三分”职能确定实质性运作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大走廊的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大指标连破千亿大关,呈现出高质量、快速度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40%,继续在全省全市领先。

  筹谋当下 决胜未来

  大视野下的城市雄心和布局

  这是一个信息壁垒逐渐消弭的大时代,资源联动、开放创新成为空间发展的主要形式。

  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英国M4走廊等依托区域交通廊道,以组团模式实现“以点带面”发展的演变,成功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走廊,为中国发展廊道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从工业时代至今,世界生产力变革的中心高地几经易主,从伦敦到纽约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硅谷,下一个生产力变革的核心高地在哪里?有专家直言:“是在中国,没有比长三角更合适的地方;在长三角,没有比杭州更合适的地方。”因为信息经济高度发达,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且孕育出诸如阿里巴巴等众多独角兽互联网企业,杭州,站在了万物互联时代的潮头。

  历史潮流汹涌而至,以未来的眼光审视当下,站在浙江乃至中国创新发展高点,谋划城市新的空间布局,2016年,大走廊应运而生:“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三五”时期我们省既能干又应该干,而且能干成具有牵引作用的一件大事。是加快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对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具有重要意义。”

  一条东西总长33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的大走廊在城市版图上熠熠生辉:东起西湖区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位于临安区的浙江农林大学,穿过余杭区,一路串起紫金港科技城、阿里巴巴、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承载起杭州“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努力建成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创新发展主引擎”的城市梦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走廊着力串珠成链,以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三大科技城和阿里巴巴为网络技术支撑,构建基于网络众包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从而形成合力,推动杭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杭州市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相关领导说。

  立足杭州,面向全球,从成立之初,便高起点谋划和定位,大走廊犹如一颗具有全局影响力的关键棋子,成为省、市部署重要工作的有力支点。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加快建设大走廊与全力筹办杭州亚运会、开工建设杭州西站等并列为工作重点;4月27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在条例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杭州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促进城市国际化发展,而大走廊,无疑是杭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主战场和底气所在。

  创新为源 科技为基

  高端要素汇流 凝成聚变伟力

  接近凌晨,驱车行驶在大走廊上,但见不少楼宇依然灯火通明,繁星点点的深夜里,一大批创意或产品正在这里悄然酝酿、生长,而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硅谷的人们也处于上午的繁忙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将大走廊与硅谷拿来对比,二者有相似的创新个性,“硅谷是过去几十年发展的成果,而大走廊必然是面向未来三十年发展的。”不同的是,大走廊的创新更着眼于未来科技领域。

  科技创新是大走廊的基因和灵魂!

  一段时期以来,大走廊上的创新项目多以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端创新为主,存在着基础创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当下,我国明确提出“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时代,大走廊应当如何保持创新发展的首位度?全力推进“科技重器”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

  过去一年,“科技重器”建设方面,大走廊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大超重力实验室等三张金名片相继打出,为大走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源。

  从2017年成立至今,阿里巴巴达摩院已在国际一流技术赛事中获得了近20项世界第一,并落地多项研究成果。已启动了罗汉堂项目建设,罗汉堂首批学术委员会以经济学家为主,包括6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未来将与达摩院一起研究科技创新伴生的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等新课题,服务全社会。

  从“科技重器”公布的发展计划中,我们再次体会到大走廊的未来感和科技范儿:落户在人工智能小镇的之江实验室,计划今年达到500人,成为国际高端实验室。到2028年,计划招揽2万名人才,成为国际一流实验室;浙大超重力实验室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离心实验室之一,也是浙江省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小镇顺利开园,吸引了阿里——浙大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百度(杭州)创新中心、中乌人工智能产业中心等16个高端研发机构及120余个创新项目入驻;西湖大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校园建设正式开工,进入全面建设发展阶段。湖畔大学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启动建设。

  过去一年,大走廊累计签约了28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涵盖了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同时中小项目投资热度不减。宽阔的大走廊上,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紫金众创小镇、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云制造小镇、云安小镇……各创新平台正多点开花,大走廊“串珠成链”的愿景和布局已初步实现。

  一条大走廊,锻造出一个区域创新极。回归源头,人才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大走廊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吸纳全球人才,形成一个牢固的事业发展共同体。

  从2016年到2020年,浙江每年从省创新强省资金中安排4.5亿元,支持大走廊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如今,大走廊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770名,从增量上来看,国省千人才等指标基本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杭州的三分之二左右。大走廊已成为全省人才最为密集、活跃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人才高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西科创大走廊要实现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各类人才总量达到30万,引进科研院所100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00家,成为浙江科创人才集聚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主平台。

  为进一步打响“科创”品牌,目前,大走廊正研究制定符合大走廊特色、凸显“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创新统计工作,定期发布“大走廊指数”。不久后,人们将从“大走廊指数”中读到它走在前列的创新实力,见证它为城市聚变注入新能量。

  服务优化 配套完善

  崛起三生融合的梦想栖息地

  这是一片为梦想而生的土地,它留存了充足的空间和耐心,安放五彩斑斓的梦想。“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种纯粹的初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结缘大走廊,与这片土地共成长。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孙晓安和他的团队,用一年多时间研发出国产人工耳蜗,打破美国AB、澳科利耳等国外传统巨头的市场垄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被誉为“高科技中的硬科技”。谈及大走廊的吸引力,这位从硅谷回来的全球神经刺激领域的知名专家直言:“这里不仅拥有如同硅谷一般干事创业的硬条件,更重要的是重才惜才软环境和发挥才能的巨大空间”,大走廊研发、金融、生产等产业链条完备,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大大缩短了公司产品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时间。

  入驻科创大走廊五年以来,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跨行业联防联控”的风控理念和卓越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提供商。

  在大走廊上,得益于“阳光雨露”的滋养,像诺尔康、同盾科技一样实现跨越发展的企业比比皆是。

  为持续提升大走廊的创业生态“软实力”,去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公安部人才居留和出入境新政等一批突破性、示范性项目落地实施,我省首个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顺利落户。同时,大走廊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联盟、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和企业人才服务超市等平台组织相继成立,大走廊的人才服务市场化机制逐步完善。

  “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和创业者们一样,大走廊的建设者始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勾勒理想中的城市空间,每一天,这里的空间形态都会迎来新的变化,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都在点滴优化,这些变化一次次提醒人们,这里不仅有生产、有梦想,更有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一批重大交通基础配套和公共配套相继落地,充实着大走廊的城市功能和幸福度。

  铁路杭州西站、地铁5号线、地铁3号线、市域轨道杭临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将进一步提升大走廊内部联系的紧密度,拓展其与外部的联通空间。

  浙医一院余杭院区、浙大国际医学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基本完成建设,今年9月将正式开学;青山湖科技城育才学校已招生投用、西湖区文体中心建成投用……一项项民生工程接连上马,大走廊的烟火气质和生活氛围正日益浓郁。

  根据计划,未来五年,大走廊仅省级创新发展资金投入将达22.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突破2000亿元,各类基础管理规模达到2000亿元。

  南苕溪水流潺潺,青山湖碧波荡漾,西溪湿地白鹭翻飞,和睦水乡曲水环绕,芦锥几顷田为界,一曲溪流一曲烟。一个以产业兴盛、三生融合的诗意大走廊正款款走来,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关键历史节点,赋予成长中的世界名城——杭州以别样的韵味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