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17中国城市学年会暨第七届城市学高层论坛,昨天在杭州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潘云鹤,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副省长孙景淼,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等出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作主旨演讲。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王国平,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市领导盛阅春、许明、陈国妹、王立华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单位600多位城市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杭州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致辞时说,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我们对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杭州篇章充满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自信。

杭州已经进入到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新时代要有新追求。杭州要深入贯彻“四个一流”要求,更加坚定朝着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目标迈进。

第二,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大力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文化支撑、法治保障,着力推进“多规融合”“三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开放融合”,以钱塘江为主轴,高水平打造自然生态带、魅力文化带、公共景观带、综合交通带、现代产业带、宜居城市带,加快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空间格局。

第三,新时代要有新突破。杭州要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着力点,着力在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区等方面求突破,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在大会做主旨演讲。他指出,杭州将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新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生态优先、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在时间成本、商务成本、制度交易成本上做减法,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明素质上做加法,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创新产业,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让城市更有活力。要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加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城市现代文化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让城市更有底蕴。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绿色规划引领,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让城市更为宜居。要着力推进市域一体化,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城市更为协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智慧城市,推进协同治理,让生活更加美好。

杭州已经成为时代和风尚的引领者

业态和模式的创造者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说,近日杭州有三件事在网络上很热。

一是双11购物节,再一次创造了网络购物的新高度。二是微信上流传的一篇文章,《中国正诞生一座超级城市,却不是北上广深》。文中认为,杭州通过互联网连接世界、拥有一切,它掌握了数据和信息,掌握了知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掌握了未来社会的核心财富。三是马云秀了一把电影《功守道》的主角后,又与王菲合唱了主题曲《风清扬》。

“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放在一起分析,很有意思。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纽约、东京、香港、上海和30年前广州的影子。杭州这座城市,在汇聚全球信息数据资源的同时,也在经济、贸易、文化、时尚、创新、消费和支付方式等领域强烈地向外释放能量,她已经成为时代和风尚的引领者,业态和模式的创造者。”张大卫说。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潘云鹤,在讲话中诠释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

他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正从原来由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组成的“二元空间”(PH空间)进入了一个信息空间的三元空间(CPH空间),“这个变化已经推动人工智能走向新一代,我相信它也正在推动形成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及其研究方式。”

两个获奖“金点子”关注教育和住房

今年西湖城市学金奖的获奖点子有两个。

一个是上海师范大学赵德乔、陈悦的《如何破解小学生“三点半难题”》。

大中城市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到哪里去?他们建议让大学生“管起来”,既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又能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建勤工助学平台。

还有一个“金点子”是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宇的《建立“城乡换房平台”》。

“租售同权”推行后,流动人口进城的最大障碍在于居住场所附带的各种城市待遇,比如孩子上学等,而他们的最大资源是乡村的宅基地和部分农田;城市人口中的一部分人,特别是老年群体,很多人渴望过几年田园生活,而他们拥有的最大资源是城市里不大的居所;建立“城乡换房平台”,双方的房屋资源全部公布在平台上,可以互换双方的最大资源与最大需求。比如以5年为约,在这5年里流动人口完成“落脚”过程,老人群体则完成一次“采菊东篱下”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