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下沙沿江大道区域,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高低错落有致,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大景区。
透水铺装
自动化控制喷灌系统
一路前行,位于13号大街以东、19号大街以西的沿江湿地东公园,不久前完成施工。这里不仅将成为沿江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新去处,里面更有几处小奥秘,使得公园变得愈加生态。
这里说的小奥秘,就是“海绵体”。简单来说,就是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下雨时能够有效吸收存蓄雨水,天晴时又能释放利用,就像海绵一般。
公园的海绵试验段,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个示范性项目。其中,在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坪底下,就安置了一整套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开发区海绵办介绍,雨水收集系统收集了公园内四个雨水管网其中之一管网的雨水,汇水面积达10000平方米,其中硬化面积约2500平方米,绿地面积约7500平方米。
在施工时,施工方草坪底下埋设了200立方米的PP模块拼装式蓄水池、20立方米PP模块拼装式清水池、埋地式雨水处理一体机和自动化控制喷灌系统。
杨工告诉记者,由于下沙的土质主要以粉砂土为主,含沙量多,虽然渗水速度快,但保水性能差,水稳性差,遇水容易塌陷。“加上地势有坡度,在施工过程中特别在模块四周做了砖墙来分担侧向土壤压力。”
这样一来,下雨时下渗的雨水通过蓄水池蓄水,经过净化处理,最后利用自动喷灌系统,自动浇灌这片绿地,生态又环保。
除了把雨水收集利用,公园里还有一段150米的砖红色透水路面。透水路面就像皮肤上的一个个“毛孔”,可以将水分吸进去,最大程度减少路面积水,从而减轻雨水管网、沟渠的排水压力。
杨工介绍,这段透水路面采用了新型的结构型透水砖做人行道铺设,砖面透水效果好,除了喝水“肚量”不小,还不易堵塞,后期清理维护简单方便,后期维护成本也比较低。
在铺装过程中,他们采用两布一膜和开孔导流管,将下渗的雨水通过级配碎石过滤,并缓慢流入雨水管网,既达到错峰排放又保证路面不积水。
“工程竣工以后,就经受住了6月以来接连几场大雨的考验。”杨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