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三省一市之间联动频繁,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做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浙江日报即日起开设专栏“长三角论坛”,刊发全国各界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和学术观点,从理论视角和实践探索等层面,为强化区域改革联动,最大限度释放改革能量、放大改革红利集智献计。敬请垂注。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 国际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湾区”是以打破行政区管理为特征、以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为导向的经济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至此,探索构建长三角湾区正逢其时,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入新征程。
新时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新态势
从目标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升级版,即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区域合作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临江临海临港的15个湾区城市起步,后来按行政区划拓展到两省一市、三省一市以及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但随着一体化发展的深入,行政区划约束愈加明显,迫切需要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6月,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以“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了以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标志着长三角合作进入了更高质量一体化阶段。
从速度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加速阶段。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在三省一市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层面得到了高度统一认识。在政府合作层面,长三角建立了“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体制机制。2018年分别在1月和6月召开了两次主要领导座谈会,并且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进行“合署办公”。在企业间市场合作层面,建立了千亿级“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科研机构层面,纷纷建立智库联盟,此次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聘请了10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言献策。
从内容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拓宽拓深阶段。合作领域从以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技术、服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转变,更加关注科技协同、民生工程等领域。合作关注点由共享共赢转向共治共防,着力推动金融防范、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控联治等。合作形式上,由点对点的合作向载体、平台建设拓宽,建立了文化共享平台、旅游服务平台、民生工程平台等,推动建立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创新协同圈等载体,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抓手和良好的媒介。
长三角湾区,引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进入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一个大平台。行政区划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壁垒。可采取逐渐调整、率先突破的模式消除壁垒。规划和建设长三角湾区既是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战略率先引领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
在新常态下,长三角地区面临着产业同质化竞争、经济转型升级等压力,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建立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尤为迫切。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商务成本上升,大量产业向我国中西部、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同时,新一轮布局的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在长三角各地区同质化竞争激烈。而“湾区”经济具有水运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潜力较大。从国际湾区经验来看,美国两个湾区依托市场经济推动,日本湾区依托政府推动,但有一共性:集中在港口区。在重化工业阶段,运输成本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偏高。长三角湾区可发挥其港口、水运优势,打造成为供给侧改革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示范区。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率先建立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新时代,长三角湾区处于我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肩负着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责任。长三角湾区战略地位重要,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建设三大蓝色经济通道,其中上海是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的起点,这也是长三角湾区独有的战略地位。相比较而言,粤港澳湾区主要承载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板块,服务我国近期发展战略。而长三角湾区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承载着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服务于我国中远期发展战略。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下,长三角湾区具备大江大河入海口与湾区结合的独特优势,数字港成为湾区新特征。长三角湾区自然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具有两大河口,即长江入海口和钱塘江入海口,这是其他湾区无法比拟的。长期以来,沿海、沿江经济发展得到高度重视,而湾区发展被忽视。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推动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这使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产业发展为特征的杭州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数字港成为湾区发展新的特征。
构建长三角湾区新格局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突出临海、临江、临湾等临水区域特征,特别是拥有港口的城市,要发挥水运低成本的优势。二是突出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特征,特别是合作交流相当频繁,经济联系成绩显著的城市。三是突出遵循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要强调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阶段发展原则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先发展湾区,再逐步拓展。
基于此,提出长三角湾区东临黄海、东海,西至杭州与南京,南北沿海分别至宁波和南通,形成“Σ”形湾区,即长三角核心区的15个城市,涵盖了扬子江城市带、杭州湾城市群和上海都市圈。如果考虑到长三角核心区还包括浙江省台州市,湾区南面也可调整至台州,形成“15+1”。2016年,长三角湾区人口达到11085.02万人,GDP达到12.37万亿元,分别占长三角区域的49.92%和70.69%,分别占全国的8.02%和16.62%。从中远期来看,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可将长三角湾区范围进一步沿着沿海沿江通道延伸,北面延伸到连云港,南面延伸至温州,西至芜湖、合肥。
长三角湾区要充分发挥率先引领作用,以新发展理念规划设计长三角湾区跨区域共建重大项目,更高质量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创新为动力,规划建设长三角湾区联动发展平台、共建湾区创新资源库,共建长三角湾区互联网经济区、以飞地模式共建全球科创中心、构架G6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张江科学城等。以协调为机制,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建设世界第一组合港,推进大、小洋山港联动开发,推广黄金水道多式联运,建设北翼江海组合强港等。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城际高铁,打造多个接轨上海示范区、共建上海虹桥枢纽商务区、深化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等。以绿色为引领,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海岛旅游联动发展、沿江沿海重化工产业转型、入海口污染整治项目等。以开放为战略,推进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申请设立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对接中欧班列,服务“一带一路”等。以共享为服务,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开展一体化的重大项目合作、建立长三角湾区智库联盟等。
【作者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