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选用半透明玻璃材质的米黄色外立面,与原有楼道浑然一体。记者 李忠 摄

  83岁的周文驭老人,第一次感到上下楼不再是负担。

  他缓缓走进了轿厢,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按下了“5”楼的按钮。10秒,不过一眨眼的工夫,电梯就稳稳地从底楼“爬”上了5楼。

  “这下子出门方便喽!”周爷爷激动地说。

  浙大求是村20幢3单元,西湖区老小区加装的第一部电梯,昨天正式投入使用。整个单元楼6户人家的6位高龄老人终于圆了电梯梦。

  “等我病好了,我得尽快搬回来”

  走出5楼电梯,周文驭回自己的家,还有一段台阶要走。

  只见他把拐杖夹在右腋下,两手扶着栏杆,身体的重心放在左腿上,右腿一点点往上挪。12级台阶整整走了5分钟。

  可想而知,平日里老人要是从一楼爬到五楼,该有多辛苦。

  周爷爷家还有一位亲人,89岁的钟奶奶,退休前是浙江大学老师,患有重度的骨质疏松,平时都不敢随意走动,下楼遛个弯更是奢望。据说,钟奶奶已经4年多没出过一趟门了。

  一周前,电梯试运行之际,家人如愿带着钟奶奶坐上电梯下了楼,去附近的医院治疗。

  “我们装电梯的这个单元,是一梯一户的,高龄老人非常多。” 社区党委书记张利华一一数过来:“一楼住户78岁,二楼住户89岁,三楼住户100岁,4楼住户102岁,5楼还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只有6楼住户,是个34岁的年轻人。”

  正因为高龄老人多,加装电梯的需求也格外强烈。

  张利华举例说,家住3楼的百岁老人朱帼英,因为平时上下楼不方便,再加上身体不适,干脆住进了医院疗养病房。

  上周,听说家门口的电梯建好了,还在医院的朱奶奶说什么也要回家来看看。当坐上舒适的电梯,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盼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下再也不用担心上楼下楼了!等我病好了,我得尽快搬回来!”

  “老小区装电梯不是简单打补丁”

  浙大求是社区作为浙大老家属院区,居住的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多。目前社区有常住人口13970余人,其中60岁以上4243人,占比达30.37%,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

  在日常社区服务需求调查中,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多集中在为老服务方面,其中反映最多的就是无电梯住宅楼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去年年底,按照市、区统一部署,灵隐街道浙大求是社区开展了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工作。灵隐街道结合“进社入户”大走访和“百千万”蹲点调研,共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92条,经梳理,最终将加装难点问题聚焦在楼道住户意见统一难、经费分摊难、对电梯安装后噪音、采光及质量心存疑虑等5大类难题。

  比如经费分摊的难题,街道、社区不厌其烦地入户走访,当好协调员,实现邻里之间互相理解,达成加装共识。

  据了解,电梯加装涉及经费58万元,市、区财政各补贴10万元,六户家庭自行承担38万元,分摊费用逐层递增,最高层的住户承担12万元,二楼的住户分摊2万元。短短半个月时间,该幢楼道居民安装意愿达到了100%。

  在细节把关上,灵隐街道提出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不是简单打补丁”的精细服务理念。在电梯外包选材上,经楼道居民综合比较,选定了半透明玻璃材质的米黄色外立面,使整个电梯看起来通透靓丽,又与原有楼道浑然一体。同时,充分考虑高龄老人多的实际,在连接电梯与楼道的通道两边安装了不锈钢栏杆,在电梯进出口铺设防滑砖,并在居民家中安装了可视电话。

  此外,成立党员“365爱心社”服务队,统一配备轮椅、拐杖等助老助残专用设施,针对部分年老体弱、身患残疾的居民上下楼困难的实际,及时提供帮助。

  据了解,浙大求是社区20幢3单元电梯还引来了周边群众的关注,每天有大批周边小区的居民跑来参观,并不时询问电梯安装的相关事项,许多居民想建不敢建的思想顾虑被打消,纷纷加入加装申请行列。截至目前,灵隐街道已有10个楼道确定选址并进入加装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