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莹 刘乐平 金梁)“到2022年,基本建成省域一小时交通圈、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和城区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海陆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5月28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大通道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那么这条大通道究竟长什么样?
交通网络加密优化。新增高速铁路14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铁路、公路总里程分别达到4800公里和12.4万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和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密水上、空中运输网络,高等级内河航道超过1700公里,海上国际航线达到250条,空中国际航线达到100条以上。消除省际断头路、瓶颈路,省际接口达到42个。交通网络通达率全面提升,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枢纽衔接一体高效。四大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8个,建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8000万人次,都市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850公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旅客换乘更加便捷,货物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衔接覆盖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村客运车辆通达率达到100%,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民航航班正常率达到80%以上。“互联网+”便捷交通广泛应用。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
物流体系降本增效。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00万标箱,快递业务量超过110亿件,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多式联运有效推进,力争江海联运量达到4亿吨、海铁联运量(集装箱)达到150万标箱。智慧物流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化水平超过80%,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较2017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5年,90%以上县(市)通高铁、有机场,交通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绿色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社会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建成更安全、更便捷、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化交通强省。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按照完工建成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谋划一批‘三个一批”要求,我们梳理出交通重点项目70项,估算总投资1万亿元,2018—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约7500亿元,重点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那么,打造大通道,落实重大项目将会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支撑打造省域1小时交通圈,促进市市通高铁、陆域县县通高速。目前,除温州、台州、舟山3市以外,我省其他各设区市到杭州基本实现1小时快速交通圈(丽水最快为1小时23分钟、衢州最快为1小时6分钟、其他市均在1小时以内到达)。随着杭温、杭绍台铁路、甬舟铁路的建成通车,我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和省会杭州到各设区市1小时交通圈。目前,全省52个县(市)已有48个县(市)通高速公路(只有玉环、文成、泰顺和岱山未通高速公路,嵊泗县因洋山港区已通高速),龙丽温高速公路建成后文成、泰顺通高速,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全省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将推动各种要素资源高效流通,促进我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支撑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加快建设经济新增长极。沪嘉甬铁路是支撑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对接国家沿海大通道建设,促进环杭州湾经济区快速接轨上海,促进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南向衔接海西经济区,促进沿海各大经济区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打造沿海高效经济体。杭衢铁路是支撑大花园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将促进衢州等区域快速接轨省会杭州,接受省城要素资源的辐射,推动区域协同协调发展,促进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铁路杭州城西枢纽和杭州萧山机场枢纽是支撑大都市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将分别打造以铁路和机场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综合集成、无缝衔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对提升杭州大都市能级、打造国际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支撑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创建绿色智能交通示范区,重点在沪杭甬交通走廊谋划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景观化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促进智通交通产业发展。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就是我省创建绿色智能交通示范区的试验性项目、标志性项目。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运行速度,支撑车路协作式自动驾驶,实现新能源供给设施全覆盖,全面提升行车安全水平,打造成为一条“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智慧高速公路,成为未来高速公路建设的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