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3446125131_5bff1e6d159bb86432f1bbe3.jpeg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一台“庞然大物”大口大口地吞噬着建筑垃圾,在轰鸣的作业声中,大件废弃物经过打碎、分筛等工序,被分解为各种规格的颗粒物……11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湖城三环北路南侧的市建筑渣土循环利用处理中心,看到建筑垃圾被“消化分解”的全过程。

  “循环利用处理中心占地30亩,主要对装修垃圾、零星工程废弃土等建筑废物进行堆放、分类、中转及综合利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去年3月,湖州市专门购置这台大型破碎机,主要处理木料、金属类、玻璃类和皮质织物等,日处理量为80至120吨。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房地产兴起,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仅中心城市就达近百万吨/年。“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城中村改造等行动收尾、回收利用率提升,中心城市建筑垃圾产量将会逐步减少,预计约90万吨/年。”湖州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湖州市被列为全国35个建筑垃圾试点城市之一,对建筑垃圾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湖州市专门编制《湖州市区城区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从治理现状、治理体系、产量预测、处理设施规划、资源化利用规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目前,中心城市的工程垃圾、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和拆除垃圾一般由项目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运输处置,主要用于土方回填、园林护坡等,部分实现资源化利用(粗细骨料、再生砖等);装修垃圾(含大件)主要由环卫部门收运到集中处置点进行处置。”该负责人介绍,中心城市现已建成4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吴兴区、南浔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各有1处,主要用于大件垃圾和装修的破碎分拣及暂存等。

  在加强末端处理的同时,针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抛洒滴漏、超限排放、非法改装等管理难题,不断加强工程运输车管理,明确车辆型号、外观颜色、挡板高度、覆盖方式、尾气排放等标准,初步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公司化、专业化、标准化”工程车治理模式。

  通过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联合监管执法、跨区域动态协同执法,湖州市编织起一张严密的“违法整治网”。今年以来,在各类工程运输车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4084人次,查处工程运输车各类违法行为1003起、罚款472万元。

  “接下来,我市将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形成多元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力争建筑垃圾能用尽用,早日实现更高层次的减量化、资源化。”该负责人表示,同时,将尽快建设建筑垃圾处置智能化监管平台,早日实现跨部门联审联批及全链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