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我们总是把这个节点作为杭州正式迈入地铁时代的一个标志。在这之后,地铁已越来越多地融入杭州市民的生活:上班出游得坐地铁,购房时更得考虑地铁。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地铁,其实指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地下,在地面或是空中都有分布,如杭州地铁1号线的临平支线,就有部分区段以高架的形式运行于地面之上。

002324b7ffa51bf1c7802a.png

  运行于高架上的地铁1号线临平段 黄煜轩/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杭州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就有了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条铁路也是浙江省的第一条铁路……”最近,一位名为“奥安可”的网友给我们留言,给出了这样一个让不少人震惊的说法。

  75分钟从拱宸桥到闸口

  100多年前,杭州有了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当我们看到这位网友的留言中提到了浙江省第一条铁路,便他这一番话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条铁路就是江墅铁路,始建于1906年,全长约16公里,一年之后建成通车。这就是网友“奥安可”所说的杭州第一条“地铁”,也就是杭州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002324b7ffa51bf1c76858.png

  民国时期城站火车站旧貌 图/江墅铁路陈列馆

  线路起于钱塘江边的闸口,一路北上,先沿东侧城墙敷设,再折向西北直至拱宸桥。沿途设闸口站、南星站、清泰站(即城站火车站前身)、艮山站和拱宸站。其中,清泰站原本位于清泰门外,现清泰水厂的位置。1909年,清泰门内的城站火车站建成,清泰门站迁移至此。

002324b7ffa51bf1c73632.png

  江墅线走向示意图 图/江墅铁路陈列馆

  在施工前的线路规划中,除了后来实施的东线方案,还有一条从闸口出发,越万松岭绕西湖而行的西线方案。这条线路由于涉及到较多的坟墓迁移,且不少人担心线路建成后将破坏西湖景观,加上清政府的拒绝,故最后采用了东线方案。

  江墅线的建成,首先解决了杭州工业产品的运输问题。1896年杭州开埠后,城市发展开始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在运河边的拱宸桥日租界里,杭州将西方城市的工业市政设施、生活方式、管理体制进行了整体移植,在拱宸桥周边也建起了很多的工厂,这些工业产品急需通过现代的交通方式运输至产品市场。

002324b7ffa51bf1c7230f.png

  民国杭州中心城区图 图/江墅铁路陈列馆

  江墅线沟通了运河和钱塘江两大运输水道,并在沪杭铁路建成后与其相接,改变了杭州的交通结构,使拱宸桥等地的工业产品能更便利地通过上海这个商埠销往世界各地,提高了杭州在中国经济布局中的地位。

  而在客运方面,江墅线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历史资料显示,到1937年抗战前夕,仅拱宸站的年进出旅客量达到了近60万人次,当年的兴旺景象可见一斑。市民通过乘坐江墅铁路列车穿梭于杭州各地已成为当时的一种生活习惯。

002324b7ffa51bf1c71053.png

  根据史料还原复建后的拱宸站 黄煜轩/摄

  在一份出版于民国时期的报纸上,刊登有当时江墅线的列车开行时刻表。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江墅线每天单向开行列车5个班次,双向共10个班次,列车班次间隔大约是2个小时左右,其中还有部分始发或终到站为城站火车站、南星站的区间列车。

  从列车开行时刻表上,我们还可以看出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为75分钟。以上午9点50分从拱宸站始发的列车为例,30分钟后的10点20分列车到达艮山站、10点40分到达城站火车站、11点到达南星站、11点05分到达终点站闸口站,共运行75分钟。

002324b7ffa51bf1c70036.png

  民国时期江墅线列车开行时刻表 图/江墅铁路陈列馆

  这个运行速度在当时那个汽车还非常少见、人们出行基本靠步行和人力划船的年代,可以说是非常快了。哪怕是到今天,高峰时段从拱宸桥开车前往闸口可能也需要这么多时间。同时,较为低廉的票价,让市民更加愿意乘坐这条铁路列车出行,也从某种意义上显示了江墅线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线路属性。

  抗战胜利前夕江墅线部分被拆除

  今天遗迹依然可寻

  “如果江墅线今天依然在运行,那么城北一带被轨道交通覆盖的时间将提早好几十年。”家住拱北小区,在雄镇楼附近工作的贾先生表示,若江墅线保留至今且有客运列车运行,那他就可以坐着它去单位上班,上班之路可以方便很多。

  可惜的是,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侵华日军拆除了江墅铁路从艮山站至拱宸站区段的铁轨,在其路基上修筑公路,艮山站至闸口站区段的铁路则分别成为了沪杭铁路和浙赣铁路的一部分,江墅线就此告一段落。

002324b7ffa51bf1c6e914.png

  黄煜轩/摄

  不过,直至今天,这条铁路的遗迹依然可寻。作为城市的一个大门,城站火车站依然是杭州最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成千上万的旅客从这里迎接或是告别这座城市。艮山站和南星站虽然停办了客运,但依然在铁路系统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货运等功能。

002324b7ffa51bf1c6d761.png

  今日艮山门火车站 黄煜轩/摄

  还有艮山站至拱宸站区段铁路路基上修筑起来的绍兴路,目前是杭州南北向的交通干道,每天车流人流川流不息,非常热闹。

002324b7ffa51bf1c6c34d.png

  今日绍兴路 黄煜轩/摄

  今天,循着绍兴路也就是江墅线的走向向北,在运河边可以看见一小段铁路,铁路上停放着一台老式火车的车头,铁路旁是一座站台和青砖建起的尖顶站房,站房上写着“拱宸站”三个大字。

002324b7ffa51bf1c6b03c.png

  根据史料还原复建后的拱宸站 黄煜轩/摄

  这是为纪念江墅铁路,并重现这一历史而建造的江墅铁路遗址公园,这里依据史料还原了拱宸站钟楼、候车室、火车头和部分铁轨等设施,目前在候车室内设有江墅铁路陈列馆,里面以各种史料和实物向世人讲述着这一段辉煌的历史。

  购房者追求的轨交、公交双覆盖板块

  拱宸桥、南星桥等地早在近百年前已实现

  虽然江墅线告别这座城市已有几十年之久,但杭州交通设施的发展步伐却从未停止。今天,由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等设施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公共交通网络,已基本覆盖杭州城区的各个角落。

  购房者在购房时,更是常常会追求被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双覆盖的板块,这样不仅他们未来的出行会更加便利,房屋价值也常常会因此拥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002324b7ffa51bf1c69526.png

  黄煜轩/摄

  事实上,早在近百年之前的上世纪20年代,杭州不少地区就已经实现了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双覆盖。根据相关历史史料记载,从1922年杭州开通首条公交线路开始,到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召开前,杭州又陆续开通了6条公交线路,总运营公交线路数量达到了7条。

002324b7ffa51bf1c6831b.png

  1929年杭州公交线路表 资料来源/杭州公共交通志

  在这张1929年杭州市公共汽车营运情况表上,我们可以看到1路和2路的首末站都位于江墅铁路拱宸站附近的拱宸桥,这使得拱宸桥在上世纪20年代便成为了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双覆盖的板块,加上当年拱宸桥作为商埠、日租界等特殊的地理商业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了民国时期杭州一大“高房价”的地区。

002324b7ffa51bf1c66a13.png

  民国时期杭州公共汽车 图/杭州市城建档案馆

  还有1路和3路的南段走向都是经江墅铁路南星站附近的南星桥至三廊庙首末站,这也使得南星桥地区早早地被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双覆盖。

002324b7ffa51bf1c6570e.png

  黄煜轩/摄

  时光荏苒,从地上到地下。当今天我们乘坐着快捷的地铁列车穿梭于杭城地下,再回首江墅线的尘烟往事,或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先辈们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对于杭州城市发展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