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杭州10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咏南 陈文文 王雨红) 浙江地图上,海盐只是浙北平原上的一个小县,而俯瞰海盐县境,却呈现出一派别样的美丽田园:这个村是成片的葡萄大棚,那个村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荟园,另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橘园……这是海盐干部群众的大手笔,乡村振兴不靠别的,根据当地特色创业创新,在青山绿水间流淌着获得感与幸福感。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海盐,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探索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准创业扶助之路。
手拉手结对 共享创业硕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盼什么,乡村振兴怎么干,共创共享是关键。
“谁都想地里种出‘金娃娃’,可怎么把‘土娃娃’点成‘金娃娃’,我们想过不少法子。”海盐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创业要解决的痛点和城里创业大同小异: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和无市场。
海盐县的创业扶助就从这“四无”入手。拿到全县首笔3万元全额贴息贷款的叶沈娟,成为当地家庭养殖示范带头人,并带领村里4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因车祸致残的顾仁良,在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下,通过种植芦荟,逐渐摆脱了贫困生活。
记者来到尤甪村村民陈小东的三羊农场时,但见水稻随风摇曳,田埂边鸡鸭成群,初看与普通农田并无二样。沿田埂深入其中,便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顶网挂杜瓜,田里种水稻,水面养南湖菱,底下游泥鳅。
“这是我尝试的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让一亩三分地物尽其用。”这样的种养模式,亩均年产值近两万元,最高一亩年产值达6万元。陈小东在农场里还办起了培训班,每月定期组织农民培训。而陈小东的技术后援团有省市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给他牵线后援团的,是海盐的“先锋帮帮团”。
海盐有30个“先锋帮帮团”。每个帮帮团由3至4名成员组成,及时把致富消息反馈到群众中。需要技术培训,帮帮团也尽力解决。
2017年底,海盐发布了党群“共创共享·振兴乡村”计划。计划围绕授信1亿元、贴息200万元、扶助带动1万人的“121”工作目标,旨在打造百个“红创空间”、百个共富联合体、百名创业先锋党员。
这股农村创业热潮,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家致富,更带动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17年底,全县104个村(社区)已全面实现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50万元以上,预计2019年将突破100万元。
面对面帮扶 打造共创空间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是农民的家园,乡村振兴必须顺应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又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能替农民决策,更不能排斥农民。
丰山村村民马建良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仍然感慨万千。“2005年我开始种芦荟,当时只有二三亩地,因为没资金不敢扩大。后来村党支部帮我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就把规模扩大到十几亩。”马建良说,“后来我也入了党,义务帮助大家跑销售。我还建起专门生产芦荟半成品的工厂,为大家打开了销路。”如今他的芦荟种植面积已达200亩,年收入两三百万元。
马建良所在的海盐县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专门绘制了困难群众创业帮扶体系结构图,建了6个设施完善的党群创业先锋流动大棚,无偿提供给有创业意愿的困难党员群众使用。“带动百姓致富,不是一时的,而是持续的。”“合作社+芦荟基地+种植户+农业龙头企业”的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链,背后靠的是党员群众凝聚起来的强大力量。县委还将芦荟种植创业项目通过“助创富民”工程推介平台向全县推介,不断吸收农户入社。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激发农民创业创新的热情。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正是海盐新设立的百个“红创空间”中的一个。百个“红创空间”,提供政策辅导、技术培训、后期销售等一系列服务,辐射带动2678名群众开展创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几天,葡萄种植大户周玉良正忙着总结今年葡萄种植和产销的得失。周玉良是八字村里葡萄种植第一人,也是海盐于城镇八字葡萄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合作社社长沈锋告诉记者:“葡萄种植村不少,出名的为啥是我们这里?我们合作社一直坚持‘十日课堂’专家门诊、‘党员热线’现场出诊,为种植户在施肥、夏管、抹芽等葡萄管理各个关键期提供精准技术指导。”
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绿水青山,他们,在田间地头创业创新。海盐716名创业创新人员与2257名群众结成创业帮扶对子,带动近万名群众创业,创造产值11.5亿元。
户联户担保
创业更有后劲
“出水才见两腿泥”,把投入乡村的钱花在刀刃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才能实实在在地实现。
“当上农场主的感觉真好!”近日,农民羊华财领到了自家华阳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今年,羊华财在通元镇通北村流转360亩土地后,准备大干一场。
近年来,海盐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全县8家涉农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农宅通”“农钻通”“农股通”等金融产品,并鼓励散户、小户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单位组团信贷,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贷款527亿元,涉农主体1.2万户。
“海盐还依托海盐农商银行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向符合条件的群众发放创业卡,实行信用贷款,重点解决个别、小额贷款担保问题。” 海盐县有关负责人说,按照自愿的原则,他们鼓励若干素质好、信用好的农村党员群众建立联户担保小组,互相实行创业贷款担保,并建立50万元担保基金,将农村从事一产的创业群众纳入县农业发展担保基金担保范围。
今年7月,县农商银行、泰隆银行向于城镇八字葡萄合作社、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和澉浦镇六里村分别集体授信3000万元、2000万元和1500万元,用于葡萄、芦荟种植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
有金融单位“撑腰”,农民创业的腰板更硬了。近日,海盐嘉海农场主吴钱滨从海盐农商银行申请到50万元贷款。他这是第三次向银行贷款,准备用这笔钱给90多亩葡萄苗购置新大棚、薄膜,新增桃子、梨、枇杷等种苗,进一步扩大果业生产。
如今,800万元县创业扶助专项基金对广大群众从事生产经营项目、发展农业科技项目和引进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实行分类梯度贴息。
从“输血”到“造血”,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甜头,农村有看头。沿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大道,海盐将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