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 为了进一步推进协商议政常态化,为委员与党政部门之间搭建一个面对面协商的履职平台,今年杭州市政协推出了一项新举措——民生提案办理“双月协商”。7月6日,本年度的第二场“双月协商”开场,主题是“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W020180708341795546449.jpeg

  垃圾分类处理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社会发展大事,也是政协委员们持续关注的事。今年的杭州市两会上,许多市政协委员都提交了这方面的提案,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也被市政协列入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重点和民生提案双月协商议题。杭州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现状如何?委员们的提案有没有得到落实?会上,杭州市城管委、市教育局等提案主办单位进行了汇报。

  10月底前,杭州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100%强制分类

  杭州是国内较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据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区垃圾分类小区达2672个,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达130多万户,开展分类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827家。垃圾减量化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几年一直保持低位增长。

  分类覆盖面也将加快推进,今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将达到90%,市级示范小区总数要达到200个,占全市分类小区的7%。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也在逐渐落实。杭州已经出台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展了单位垃圾分类的培训和指导,计划在10月底前,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W020180708341797247018.jpeg

  强制分类,机关先行,杭州市市府大楼会议中心摆上了分类垃圾桶

  杭州的垃圾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比如随着天子岭厨余项目、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萧山临浦和钱江两个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的陆续建成投运,目前杭州厨余垃圾处置能力已达到200吨/日,餐厨垃圾处置能力已达到600吨/日。

  对委员们在提案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市城管委也介绍了落实情况。

  如对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建议,市城管委从今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专项整治,杭州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区域内的小区、单位、道路、窗口及其他公共场所,已基本消灭了不符合分类要求的杂色桶,并采取增设分类垃圾桶标识,优化调整生活小区垃圾桶数量等措施,确保区域内分类垃圾桶设置规范、清洁。

  委员提出的“做好载体标准化制造,推广分类颜色涂装”的建议,也得到了落实。去年,市城管委已在试行以“绿车绿桶、黄车黄桶”为标志的分类清运体系,即绿色直运车对应绿桶收运餐厨垃圾,黄色直运车对应黄桶收运其他垃圾。“今年,我们打算在各区全面开展垃圾清运车辆颜色、标识规范工作,重新喷涂或更新563辆直运车。”

  相比覆盖率,垃圾分类的质量更重要

  不过,杭州市城管委负责人也坦言,垃圾分类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涉及面广,难度大,挑战多。杭州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依然存在着公众知行难合一、分类治理难提升、再生资源难利用、处置设施难建设、源头控制难减量等诸多难点痛点。

  要避免“垃圾围城”的窘境,找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这不是光靠主管部门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协商会上,与会的市政协委员肯定了杭州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纷纷为这场“垃圾”革命建言献策。

  杭州市政协委员陶骏刚去了一趟台湾,对那里的“垃圾不落地”现象深有感触。“无论是台北、高雄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小乡村、小社区,基本都不太看得见垃圾桶。台湾从1996年开始试行‘垃圾不落地’,鼓励民众将垃圾带回家分类处置,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减量效果。”在那样的氛围下,同行的团员们也都自觉将旅行中产生的垃圾带回了宾馆,再投进分类垃圾桶。

  相比之下,杭州市民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都还比较淡薄。他建议通过强化宣传、建立有效奖惩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市民的垃圾分类主体意识。

  市政协委员张帆注意到,近期美团的上市宣传中,提出要达到外卖日单2000万单,年增幅20%。“这只是一个平台而已。限塑令执行了多年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外卖、快递增长迅猛,每年又新增多少垃圾?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能否从数据端出发,反向追溯垃圾的源头?这或许是垃圾减量和再生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

  市政协委员项晓明认为,垃圾分类不能单纯地追求覆盖率,更重要的是分类的质量如何。她提了一个具体的建议:在垃圾桶分色的同时,让垃圾袋也分颜色。“比如绿色的装湿的,红色的装干的。这无形中也是一种监督,你把绿色的袋子随手扔进红色的桶里,要是被邻居看见了,想必也会不好意思。”

  市政协委员何影希望能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考核,并继续作为今年公述民评电视问政的主题,以强化责任主体的责任落实。她还指出,目前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对工业废弃物、筑建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非生活垃圾的重视还不够,她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其主管部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