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一座城市像海绵一样会呼吸、有弹性。建成海绵城市后,是否意味着再也不用到城里看海了?答案是肯定的,建设“海绵城市”在解决城市涝灾和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时具有良好的“弹性”,目标就是缓解城市“看海”。
作为民生工程,无论是老小区的海绵化改造,还是海绵化项目试点的推进,宁波在城市海绵化改造上,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首个老小区海绵化改造
有效解决雨天积水等问题
今年7月,江北洪塘街道姚江花园小区启动海绵化改造,这是我市首个进行海绵化改造的老小区。“我们小区下稍大一点的雨就会积水,积水最深时有50多厘米,居民很苦恼。这下终于能解决问题了!”江北区洪塘街道姚江社区党总支书记虞亚军说。海绵化改造后,姚江花园小区能有效解决下雨天积水、停车位不足、小区绿化不美观等一系列老小区的共性问题。
“我们在小区原有绿化上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碎石层及停车位等附属设施,整个项目将在今年12月底完工。”该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单位负责人刘杨说,“小区积水的原因,一是地势低洼,二是排水管道不畅通。通过铺设新雨水管、扩大主雨水管道口径等措施来畅通排水。改造后,姚江花园小区总蓄水量能达到1000多立方米。目前改造的初步效果已显现,今年“卡奴”台风影响期间,在周边区域内涝情况下,小区内部未出现明显积水现象,多年内涝顽疾的有效解决,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通过海绵化改造,姚江花园小区停车位由原有的251个提升至1325个,小区停车难问题明显缓解。而这些新增停车位下有一个个小型调蓄空间,下雨时蓄水,需要时可将水抽取出来再利用。
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海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结合雨污分流、停车位改造、环境综合提升等内容,启动以海绵化改造为主的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完成海绵工程投资8.05亿
象山海绵城市建设初显成效
截至今年10月,象山县天安河景观工程、西大河景观工程、东大河景观工程等5个海绵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8.05亿元。
今年,象山县成立了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至2020年和2030年,城市建成区20%和80%以上区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规划确定了象山海绵城市的功能分区(管控单元)、指标体系,落实了大目湾新城为主的3个近期海绵先行区和73个海绵城市项目安排。
大目湾新城是该县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前,新城已建成海绵城市区域2.4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49亿元。随着乐居河、中心广场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可完成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范围。
同时,象山县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计划投资2000万元对旧城区实施改造,解决管网老化、雨污合流、排水不畅等问题,最终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理想效果。下一步,象山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除特殊地质地区外,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13个海绵项目试点率先完工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宁波市住建委地空中心主任马家双说:“2016年4月,我市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江北区姚江——慈城30.95平方公里范围列为国家试点区域。我市在没有经验可参照的前提下,沿用古法治水和海绵城市理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解决内涝、水环境恶化问题,还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与城市生态修复的问题,我们针对试点区7个汇水分区的项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不少老旧小区内涝积水严重、停车难、行车难成为影响社区和谐的主要问题。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达到‘小雨渗得进、中雨蓄得住、大雨排得出’里子工程,还要结合居民需求建设生态停车位、打通安全通道、提升人居环境等的面子工程。”
目前,试点区姚江北侧滨江绿化工程(天水二期-李家河)项目等13个项目已率先完成,为平原河网型城市创建海绵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试点区项目开工率达60%以上,并建立了全域推进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