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其所属全国18个铁路局均已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变更登记。不过,全国18家路局集团依然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全资控股公司。

  中国建设报了解到,这轮名称变更后,全国各铁路局企业性质将由原来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有限责任企业”。这也标志着中国铁路从传统生产型企业向现代经营型企业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铁路总公司本级的公司制改革方案建议已经报国家出资人财政部;铁路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内设机构精简调整,机关部门、二级机构、人员编制分别精简10.3%、26.6%、8.1%,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总公司所属非运输企业公司制改革进展顺利,年内将基本完成。

  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账面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1季度,中国铁路总公司净亏损58亿元,虽然同比已大幅减少了33.3%,但常年的持续亏损,确实让中国铁路总公司“压力山大”。因此,通过公司制改革,实现多元化经营,让现有资源优势发挥应有的价值,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亟须考虑的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赵坚教授表示,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结构和资产利用效率不断恶化。以高铁为例,即使不考虑运营成本,高铁的全部运输收入已经不够支付建设高铁的贷款利息。“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开始通过不断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持,如果不深化改革,2020年负债将高达8万亿元,可能引发严重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的工作绩效与收入不完全挂钩,210万铁路员工仍然吃大锅饭”,铁路局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铁路系统长期垄断经营,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赵坚表示,这是中国铁路运输企业缺乏活力的最根本原因,而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

  在此背景下,除名字外,在此次变更过程中,各铁路局经营范围均有所扩张,很多路局增加了物流、金融、旅游餐饮、广告经营、房地产开发、农畜产品和烟草制品销售等业务。这也反映出,多元化经营是中国铁路进行公司制改革的一大目的。

  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例,中国铁路总公司实际上是国内最大的隐形“地主”,土地储备持有量远高于其他房地产开发商。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铁路总公司曾公开透露,其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分布在18个铁路局的31个省(市、自治区),达到3亿平方米。这一数字超过目前房企土地储备量最高的中国恒大(2.76亿平方米)。

  虽然坐拥巨量土地储备,但却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通过公司制改革,实现土地多元化经营,让现有土地资源优势发挥出应有价值,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亟须考虑的问题。

  因此,早在今年8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就已先后推出20个分布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城市的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涉及面积约3098万平方米。这种模式被称为“以地养铁”。实际上,利用铁路企业的土地资产来筹集铁路建设和发展资金的模式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已提出。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支持铁路车站及线路用地综合开发。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创造条件;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产收益水平等。

  如今,中国铁路总公司迈出的这一步,意味着公司制改革进展加快,进入强力推进阶段。同时,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有了新进展。据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分别向阿里巴巴、腾讯、一汽集团、顺丰控股等民营资本发出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邀请。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此次如果能进行彻底的公司制改革,真正实现市场化运营,对促进其他国有企业改革也会产生极大示范效应。同时,非常值得关注的是,3亿平方米巨量土地储备一旦释放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必将对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