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拱墅区湖墅街道双荡弄社区离退休活动室里,有一名远道而来的外国客人——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恩·卡尔森教授。

  这一次,他专程来杭州调研社区学习共同体(下简称社区学共体)建设。一天行程结束后,卡尔森为杭州竖起大拇指:“这里的终身学习氛围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旗袍秀、剪纸秀让他连竖大拇指

  “这幅画的寓意是,希望大家每年都有多余的粮食。”家住双荡弄社区的王丽莎是社区景泰蓝工作室学员,她把一幅自己创作的《年年有余》的景泰蓝画送给了卡尔森,卡尔森还找她要了签名,并拿着画称赞:“不仅看着好玩,还能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民族文化。”

  这一次,卡尔森走访调研了西湖区的德加社区、拱墅区的双荡弄社区和米市巷街道社区学校。一天行程结束后,卡尔森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这些社区里的老人们的笑容,“我参观过全球各地的社区学校,发现参与者都很开心,在杭州也一样,他们总是笑着画画、跳舞、跟我打招呼,非常快乐。”

  西湖区德加社区老年大学已开办15年,手工班、舞蹈班、书画班、微电影制作班,项目都很时髦。这些社区学共体,都是德加社区根据居民的共同兴趣爱好组建起来的,居民们互为师生,共同学习。老年模特队穿着旗袍,拿着扇子,来了一场走秀,卡尔森赞叹道:“德加社区把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得很好,为市民提供了精彩独特的学习体验。”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爱奋,是米市巷街道社区学校剪纸社的老师,她向卡尔森展示了一组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让卡尔森连连竖起大拇指。

  社区学共体是市民终身学习的驱动力

  目前,杭州已有15万人加入社区学共体。社区学共体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成为家门口的“学校”,凡是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只要学员喜欢的,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对此,卡尔森觉得,不仅仅是在学校内,所有人都要实现终身学习,“而社区学共体就是市民终身学习的极佳驱动力。”

  卡尔森还对杭州的社区学共体发展给出了建议:老年人对电子产品不是很在行,比如不会用支付宝、微信,“在杭州这座高度信息化的城市,这会成为他们生活的障碍。社区学共体可以增设一些这类的学习机会。同时,社区学共体不仅要为退休人群服务,也要考虑尚未退休的其他人的学习需求,让他们之间形成互助,他们在社区学习之后回家可以与家人分享,让家人之间更亲密。”

  全程陪同卡尔森调研的杭州市职成教研究室副主任、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汪国新,一直致力于社区学共体的推广。汪国新介绍,目前杭州社区学共体分为文化与艺术、生活与休闲、公民与公益、健康与娱乐、科学与技术五大类型。

  他还透露,杭州市非遗文化类学共体联盟已经成立,杭州市公民公益类学共体联盟下月初将在拱墅区成立,“今后在每区设立一个类型的联盟服务站点,指导该类型社区学共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