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创客社区

乔司时尚云村

运河街道木材市场变身美丽公园

高桥城中村改造拆后利用效果图

  星桥街道华丽嘉苑排查出32户40处违法建筑,目前已全部完成拆除整治;东湖街道屯里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整治共涉及616户,拆除违法建筑、不雅建筑共计72000平方米;运河街道运溪路与临杭线交叉口原为建筑材料堆场和木材市场,街道做好拆后利用文章建成创新公园、停车场和观景节点,成为周边居民休憩、健身的好去处……回首余杭今年城乡蝶变的进程,不难发现,“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无违建”创建等印记已遍布全区各个角落,在“脏乱差”中实现乡村“改旧换新”,“低小散”蜕变成美丽商业街,废旧厂区释放新产能,城中村改造让城市更美好,旧住宅区改造让老小区换新颜……  

  提高“控”的强度 加快“拆”的速度

  去年以来,余杭区以新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清零”、长效机制建设、拆后土地利用和各类专项整治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拆旧禁新、惠及民生,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行动。通过大党建统领、大会战决战,党员干部带头拆违,掀起全区违建整治高潮,同时借助区领导包案拆违、重点挂牌督办、整治销号,各个击破重点难点,推动“无违建”创建工作纵深发展,在2016年成功创建为“无违建创建先进区”后,2017年再上一台阶,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基本无违建区”,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年,取得关键性突破。截至9月25日,余杭区已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3443宗,涉及建筑面积373.8万平方米。

  余杭区出台配套政策制定了《余杭区存量违法建筑处置意见(试行)》、《余杭区存量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实施细则(试行)》及《余杭区存量违建分类处置工作相关规定》,通过“一案一议”的方式确保全区存量违建得到依法、有效、妥善处置。同时为确保“无违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出台《余杭区“无违建”创建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挂图作战,纵深推进。

  借助“美丽乡村”“美丽余杭”建设、全域基础环境整治工作等大平台,余杭区积极开展“无违建河道”创建、不雅建筑、“低散乱”、违建出租房整治等工作,彻底清除蓝色彩钢瓦、一户多宅、非法农业管理用房、棚房、作坊类违建辅房等各类违法搭建,提升整体的村容村貌。仅今年就拆除涉违不雅建筑6774宗,93.1万平方米,涉违“低散乱”229宗,12.9万平方米。

  为了实行长效性管理,余杭区除充分落实网格化巡查机制以外,还通过每年两期区级卫片“回头看”,对已拆违建点进行复查。2018年一期卫片共下发图斑5709个,其中“回头看”图斑610个,目前已核实99.82%,部分涉及新增违建及拆后复建的点位,各镇街已严格落实整改拆除工作,确保“新违建零增长”。

  “拆”是为了更合理利用,余杭区推行了大会战环境配套提升项目建设审批简易流程,大大缩短拆后环境配套提升项目审批时间。同时,各镇街按照“产城(村)人文融合”要求,围绕产业定位,对拆后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拆后利用效率。对于符合规划的改拆后腾出土地,通过协商收回、收购储备、协商流转等方式对地块实施再利用,优先用于保障民生类、基础设施类和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产业类等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改造城中村 拆出新面貌  

  乔司街道永西村曾经是家庭小作坊聚集地,几乎包含了所有“低小散差”产业的问题。据统计,永西村常住人口仅300多人,但是外来租客却超过3000人。在改造前,这里所有的农民房都是生产、生活、仓储“三合一”式小加工厂,私搭乱建,租客混杂,环境恶劣。

  今年街道在推进城中村改造中与治理“低小散差”、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永西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加工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网红”电商园,并取了一个名字——“时尚云村”,集服装、休闲、餐饮、文创为一体,促进产业升级。现在,走进永西村,以前是布满脚印和污痕的农居房墙壁,经过改造大变样,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彩绘墙”。

  从打造“时尚云村”、出清“低小散差”作坊后,一方面进驻的企业比以前要高档得多,同时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也比以前井然有序,消防隐患彻底消除了,而且租金比以前增加了至少30%,直接提高了村民收入。

  乔司街道永西村只是余杭区城中村改造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目前余杭区正积极打好“低散乱”企业(作坊)淘汰攻坚战,加快租房经济、作坊经济向产业经济、美丽经济转变,助推产业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和城乡品质、环境、功能提升,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2018年余杭区城中村改造计划拆迁农户6182户,企业160家,征地20507亩,目前这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在全区推进。

  9月13日,临平街道“运河二通道”新开挖段项目的征迁签约工作全面完成,主要涉及的丁塘社区在3天内就顺利完成92户农户房屋征迁协议签订工作。为了道路提升改造和安置区块建设的需要,瓶窑镇城中村改造征迁共涉及到崇化村、凤都村、外窑村等757户农户,也已全部完成签约。今年,仓前街道对高桥工业园区开展“低小散差”整治,拉开高桥城中村改造项目序幕,高桥“智造半岛”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征收19家企业、拆迁农户34户以及集体土地170亩,争取9月底前完成腾空。

  据统计, 截至9月25日,余杭区城中村改造推进顺利,已完成农户评估6441户,签约4983户,腾空3066户,拆除1979户,拆除企业63家,征地8536亩。  

  着力提升产业空间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地处余杭区五常大道的181创客社区充分发挥华立集团46年产业资源优势,精准聚焦“大健康、智能制造、跨境电商”三大领域,深度匹配余杭区“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战略,差异化打造“新苗—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生态”的创新创业全产业生态服务体系。采用“一个社区、二种模式、三大平台、六项服务”的整体孵化模式,助力入驻创客项目孵化、加速、产业化,同时高效率助推成长、成熟企业转型升级。目前累计引入和孵化培育企业4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

  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余杭区持续深化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小微企业集聚区实施改造提升,不断优化产业空间。

  深化工业园区提升改造,以“创新、优化、集约、提升”为着力点,对现有工业园区全面梳理,按平台带动型、创新发展型、整合提升型、保留优化型、逐步退出型进行分类,以亩产效益提升、产业承载加速、倒逼淘汰落后、技术创新发展、产城融合发展为主要任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平台主导、国有主体、征迁提升、合并开发、协议置换、滚动开发、规范自主、鼓励流转、倒逼转型、强化配套、专业运营等方式深化实施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更加注重土地与厂房资源的集约利用、更加注重园区形态与空间载体的优化整合、更加注重创新资源与配套设施的聚合完善、更加注重产业层级与产业集群的进阶提升,加快实现产业链的治理优化,强力推进产业高端集聚发展,不断完善科技服务链条,打造园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构建“高新软优”现代产业体系。

  深化小微企业园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区纳入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的小微企业园已有14处,总用地面积1731.2亩,总建筑面积108.8万平方米,引进培育企业634家,涵盖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文创产业等产业领域。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金融科技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的恒生科技园,共入驻各类创业创新型企业200余家,自主培育3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

  积极构建未来科技城产业承接转移机制。根据未来科技城可能溢出的领域、产业化规模、产业关联度、人口迁移、人才需求等情况,拟定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制定产业转移承接指导目录,引导以海创园(梦想小镇)为主的孵化平台溢出产业有序的向周边地区转移。  

  抓整治促实效 老小区换新颜

  2018年余杭区实施旧住宅区改造10.3万平方米,其中临平街道9万平方米(涉及肖家弄4-14幢、丘山大街713号等9个住宅小区、32幢主体建筑)、东湖街道1.1万平方米(涉及经纬小区旧住宅区改造,主要实施小区截污纳管工程)、余杭街道0.2万平方米(南湖东路东立面提升工程,同时也是小城镇综合整治项目)。

  为加快让老小区旧貌换新颜,今年以来,区住建局通过主动上门对接、召开工作例会、加强日常指导等方式,要求相关镇街将旧住宅区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重要道路两侧整治等工程相结合,加快前期手续,倒排工程计划。同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做好审批服务工作,抓前期促开工,抓督导促进度,抓整治促实效,推动项目实施。

  截至目前,东湖街道旧住宅区改造7月初进场施工,目前截污纳管工程已基本完成;余杭街道目前已完成招标,9月初进场施工,计划11月完工;临平街道目前已完成招标并进场施工,计划12月基本完成。

  城市面貌,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整体推进、改建结合、为民惠民,余杭区把“三改一拆”与优化环境民生、共建幸福家园和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全力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通过大刀阔斧整治、通过改善城乡环境带来了可喜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