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天然 见习记者 曾艺 通讯员 沈叶蕾)“垃圾分类”正在逐渐深入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是对垃圾分流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证。

  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近日推出了一系列垃圾管理新举措:大学路社区即将诞生全国首座“体验式垃圾分类实践基地”;社区内居民已开始实行“垃圾房承包辅助细分”处理模式。这不但切实减少了垃圾排放,更在小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环保氛围。

W020180323294775169621.jpg

  看垃圾如何去旅行

  全市最大垃圾分类体验基地将落成

  郁达夫故居后的场官弄66号,原先是街道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中转处置和周边居民晾晒衣物的空地。这里一座户外面积1000㎡,室内面积300㎡的“体验式垃圾分类实践基地”即将揭开面纱。基地预计在今年4月底正式亮相,建成后将成为市中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垃圾分类实践场所。

  体验式垃圾分类基地有什么特别的“体验感”?小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琪告诉记者,在这座基地中,你可以看到“垃圾如何去旅行”:一个废弃的易拉罐或者一张旧的席梦思,经过拆解、分类和加工等工序后被重新制作成一件艺术品的全过程。

  “通过参观宣教,市民可以体验垃圾分类是如何操作运行的。我们将设置大件垃圾分类作业区、废弃物创意互动区、教学体验区、垃圾分类馆等区块。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可以在这里获得不少环保知识。”

W020180323294776039380.png

体验式垃圾分类实践基地室内区效果图

  据了解,目前杭州已经有很多垃圾回收第三方公司有意向进驻,大学路社区旁的胜利瑞丰幼儿园未来也将把这里作为特色教育基地,而由回收垃圾“变废为宝”制成的雕塑艺术装置等,将装点居民们的生活空间。

  为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减负”

  6类垃圾细分促减量和循环利用

  除了体验式垃圾分类实践基地的建设,大学路社区目前推进的“垃圾房承包辅助细分”处理模式,已经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利用上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学路社区的居民生活垃圾最终处理站位于杭城北郊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作为杭州主城区两大老牌垃圾填埋场之一,近年来垃圾库容已濒临零界点。为了让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减负”,小营街道以大学路社区28幢13栋楼房的280户居民为试点,设立“垃圾房承包辅助细分点”,为垃圾细分打下了一场硬仗。

W020180323294776192259.jpg

  在大学路社区的垃圾房,有11个不同类别的垃圾桶,身着绿色马甲的保洁员正在忙碌。这些垃圾桶除了将垃圾分为“干”“湿”两类(即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之外,干垃圾还分为金属、纺织、塑料瓶、杂塑料、玻璃、纸质6大类。

  “我们让居民自主将垃圾简单分为‘干’‘湿’两类,然后干垃圾再进行‘二次分类’,驻点保洁员会按照垃圾回收的第三方企业要求再进行细分。垃圾分的越细,回收率越高。”沈琪说。

  “分类后的垃圾卖给垃圾回收第三方企业循环利用,一方面可获得收益返还保洁员,另一方面这些垃圾不用再运送填埋场。不但为天子岭减负,也实现了垃圾回收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对接。我们每天都会对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做详细的数据记录,目前日均垃圾减量可以达到34.7%。”

  垃圾房承包辅助细分的保洁员主管孔德俊说,刚开始推行时四个保洁员一边处理垃圾分类、一边对居民做宣传教育,常常是忙不过来。但坚持下来一个月之后,难题渐渐被攻克了,居民们开始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现在只需要两个保洁员驻点就可以轻松完成垃圾分类的工作。

  “垃圾辅助分类试点、垃圾分类教育体验基地,建立这些垃圾管理的举措都旨在潜移默化地让居民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让垃圾分类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目前,小营街道将党建融入其中,19个支部的党员蹲守垃圾分类点协助保洁员入户宣传,以此来切实树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大学路社区党委书记张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