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高新区(滨江)(以下简称滨江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32700多人,占总户籍人口的13.47%,80岁以上老年人4425人。在如今加速老龄化的社会里,滨江区的老龄化程度并没有明显显现。但是,滨江区民政局局长赵祖峰却认为,滨江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型城区,未来输入性老龄人口也将出现高速增长期,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政府应该为老龄化的到来做好部署。

  “滨江区是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精心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赵祖峰说。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一主三辅多基点”养老服务格局

  2017年底,浦沿街道联庄社区整村拆迁工作的开始,滨江区最后一个城中村将挥手告别历史。随着滨江区的“农转居”工作的基本完成,滨江区第一批的老年人口正式形成。而在此之前,滨江区已提前为老龄人口的到来做好了布局规划。

  为了努力创建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滨江区提出“把养老事业作为新一轮招引人才的最重要抓手率先谋划率先布局,推动人才工作再创新优势”,布局了以阳光家园为标杆、三街道养老机构为辅助、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基点的“一主三辅多基点”格局,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滨江区从区级阳光家园示范改善、3街道敬老院兜底保障、社区居家服务中心三个层级入手,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养老服务制度建设,形成了独具滨江特色的养老服务布局。

  高起点规划养老配套。制定了《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对养老机构、街道级综合照料中心(托老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研究,合理布局规划。建成社区照料中心和微型养老院二合一机构2 处。

  多维度完善养老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大机构建设,全区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大力推进公建民营社会化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发展。高标准优化政策环境。区、街道、社区三级专人负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

  “一主做优,三辅做强,基点做实,遵循政府搭台、社会运作、市场推进的思路,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赵祖峰介绍。

  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

  随着养老制度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养老产业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建民营是当今养老事业上的一个探索。

  对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出资建设,引入民营机构管理运营。对民营机构来说,不仅大大减少了前期的运营成本,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服务提升上;对政府来说,原先机构养老中缺位的专业化服务,也能通过引进专业机构来弥补。

  2015年10月投入运营的杭州元墅西兴老人公寓,是由西兴街道与杭州元墅养老公司合作经营的,总体运营模式为公建民营。

  该公寓保持政府办院的公益性与政府购买服务老人的服务价格,同时增加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和中医生活护理照料,每层楼都有护士和医生24小时值班,是杭州市首家四星级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如今,提到滨江区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除了元墅西兴老人公寓,还有目前杭州市最大的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助残”为一体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阳光家园,由绿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建成后的阳光家园总床位达2000张,包括1800张养老床位和200张康复医疗住院床位,每个楼层配有棋牌室、小餐厅和会客室。园区内还设有老年大学、老年门球场、美发中心、网吧、卡拉OK、电影厅等。2017年6月份开始对外运营,已经入住500多位老人,成为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示范机构。

  “阳光家园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原住民众的老年人,我们还将当地的创业者家庭老人列入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破解新滨江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对于滨江区以外的老人,如果有需求,阳光家园也会提供方便。”赵祖峰说。

  这意味着,在滨江进行创新、创业的新滨江人,如果他们有父母家人在老家无法照顾,也可以到滨江的阳光家园。

  据赵祖峰介绍,除了大型养老机构,滨江区也实现全区社区照料中心全覆盖,建成社区照料中心和微型养老院二合一的缤纷托老园,“养老就近化”解决农转居多层公寓中的失能失智老人24小时护理服务。

  依托科技资源 落地养老服务智慧应用

  滨江区的智慧产业触角已进一步延伸到养老产业,不少高新企业提出完善的智慧养老整体解决方案,而更重要的是,这些解决方案已开始实际运用到滨江的养老改革之中。

  2017年,智慧养老社区建设在滨江区落地,即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置“智慧健康小屋”,提供健康监测与运动健康服务,目前已经在7个社区试点推行,为4300多名老人配备智慧养老终端设备。

  2018年,服务区域和对象将进一步扩大。

  按照规划,今年滨江区将建立区智慧养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提供养老对象的实时监控、急救指挥以及智能化综合服务管理。建立智能养老体验中心,重点推介区内健康医疗、智慧安防等产业基础和优质资源,为社会老人提供产品应用服务。

  同时,滨江区将充分运用智慧养老平台的作用,达到医养护体系高效运作的效果,给老人更加“个性”的服务。建立健全空巢、残疾、失能失智等困难群体数据库,并开展线上线下托管、康复等特色服务。

  “养老社会化是一个大趋势,除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我们希望智慧养老平台更多的可以用在对养老机构及人员养老服务的监督上,排除人为测评的干扰,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赵祖峰说。

  优化服务模式

  着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如今,滨江区以养老服务业改革为抓手,构建出了养老服务“新”格局,并不断完善推进养老服务的工作。

  预计到2018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及老年食堂服务实现有效覆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会化托管率及提供康复服务率达30% 以上;每个街道建有一个街道级综合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达100%。

  到2020 年,通过实施养老服务业改革,使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赵祖峰表示,20岁的高新区(滨江)不仅仅有“创新创业”这个硬实力,还有很多深藏不露的软实力,健康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即是其中之一。未来,滨江区将把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作为全区的重点改革任务来抓,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专业化水平及社区养老社会化管理,孜孜不倦的探索健康产业和智能应用发展模式,着力增强滨江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人民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浓厚氛围。

  2017年,用数字看滨江

  100%:建设街道级照料中心2家,完成率100%;

  100%:公建民营机构2 家,完成率100%;

  151%:家庭医生签约8万人(任务5.3万人),完成率151%;

  154%:政府购买服务人数2706 人,任务数量1753 人,完成率154%;

  158%:社会化运营社区照料中心19家(任务12家),完成率158%;

  172%:养老护理员培训数172人(任务100人),完成率172%;

  180%:提供医疗服务社区照料中心36家(任务20家),完成率180%;

  200%:建设集聚区2家,完成率200%;

  220%:新增机构床位200 张(任务91张),完成率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