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葛晓璐)对于很多杭州人来说,2017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伴随着一片片破旧城中村的拆除,一批批高质量安置房和配套设施拔地而起。破茧成蝶,正是杭州城中村征迁和改造的生动诠释。

12月27日,杭州61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340亿元,其中安置房项目18个,建筑面积约328万平方米;配套设施项目43个,其中教育配套项目15个,道路项目20个,河道项目3个,其他配套项目5个。

“拆”是为了更好地“建”,“破”是为了更好地“立”。2017年,杭州已有42个安置房项目以及102个配套设施项目先后实现开工,高标准的小区、四通八达的道路、完善的公共设施……城中村迎来了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未来几年,随着更多项目在拆后土地上的不断崛起,城中村改造这场城市再生行动,将不断发挥“新能量”,一步一步实现城市功能和颜值的华丽转身。

杭州,即将迎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zjrb2017122700008v01b002.jpg

从拆到立

最短时间创下历史纪录

势如破竹!今年,杭州城中村改造按下快进键。截至目前,杭州累计完成签约69411户,实现整村征迁“清零”51个村。

“拆”得快,“立”得更快。

杭州钱江新城二期五堡地块,在今年4月份还是一片交通出行不便、安全隐患突出、生活环境差的城中村,如今已是挖掘机轰鸣的建筑工地现场,其安置房成为这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之一。

“从征迁结束到安置房项目招标完成进入开工准备,才花了三个月!”负责该项目的杭州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宏伟告诉笔者,项目建设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但模拟审批的新举措,让这个民生项目的开工速度创下了历史纪录,城中村向都市新区的华丽转身真正实现了争分夺秒。

原本的审批流程,是一环扣一环,上一个环节审批完成,才能进行下一步审批,模拟审批则是多环节齐头并进,“相当于把审批环节从单行线变成多线程。” 蔡宏伟说。

有了模拟审批,安置房项目落地实现“零等待”。立项、设计、环评、能评等环节同步进行,并可以同步进行设计、施工招投标,通过中介单位编制各类相关方案设计成果。待其项目土地等手续办理完毕,就能将模拟审批文件转化成正式审批文件,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让安置房项目建设大大提速,“建设周期较原来缩短了1~2年。”

其实,不仅仅是五堡地块这一个项目,杭州提出,城中村征迁完成后,安置房必须在半年内开工建设!

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意味着当地百姓在外漂泊的日子缩短了,对生活的期待提升了,美好的未来近在眼前。

样板先行

建比商品房更好的安置房

在很多人印象中,安置房的结构、质量一般,小区环境也不怎么样,感觉上总要比商品房差一些。然而,这已经是“过去时”了。

越来越多安置房由绿城、滨江等品牌房地产企业代建。比如这次集中开工中的十三区块二期安置房项目。

这是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浦联社区,在征迁时,村民就有了“定心丸”。“安置房是绿城代建的,品质信得过。” 滨江区建管中心前期科科长沈卫介绍。

建老百姓信得过的安置房,这是杭州所有城改人的共识。为此,在项目招标初期,就拉高门槛,“提了很多要求,比如要品牌房地产公司、一级企业。代建过多少政府的安居工程、注册资金等,都是考量指标。”沈卫说,“这样就在源头上把握住了安置房的质量。”

而在滨江区,安置房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房”。

在之江大桥西北侧,由绿城代建的耀洋地块一期的7幢单元楼,已经做好基坑,这里就有一个安置房样板展示区——大到烟帽、楼梯,小到岩页砖、对拉螺杆套管,各类房屋建造原材料一应俱全。

征迁时,浦联社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去这“样板房”展示区看过,材料是什么,今后房子怎么建的,工艺标准都明明白白。村民说:“敲也敲过了,摸也摸过了,这样保质保量肯定放心的。”

沈卫说,“样板房”是什么标准,以后验收房子的时候就是什么标准,“我们现在的要求,就是力争在质量和品质上超过商品房。”

这样的“城中村改造”工程,真正成为了民心工程,有着“于农村变革,为城市而生”的清晰定位,并带给百姓福祉。

zjrb2017122700008v01b003.jpg

留住乡愁

一土一木倾听百姓心声

城中村改造,最终还是要造福百姓,为百姓服务。这次安置房项目集中开工中,就有许许多多的细节,倾听百姓心声。

拱墅区蔡马安置房(二期)的一幢塔式住宅,房屋结构很特殊,一梯四户,两个边套为136~138平方米大户型,两个中间套是63~66平方米的小户型。

看似不合理的设计,却是设计工程师与当地百姓反复对接商量的结果:当地居民习惯住大房子,在房屋建成分配时,一大一小打包分配,既可以满足几代同堂的需求;也可以让年轻人和老人各有私密空间,但也处于同一楼层方便相互照顾。

“让老百姓自己做选择。”蔡宏伟说,“我们五堡地块安置房项目也是这样,安置房在设计期间,征集老百姓对房型的需求,我们进行反复对接,尽最大可能让百姓满意。”

对细节的雕琢,延续到百姓的内心,“留住乡愁”,成为不少集中开工安置房项目的亮点。

比如五堡地块在征迁时,钱投集团工作人员就走遍了该区域6平方千米的规范范围,对历史老街、历史村落进行综合评估,对历史构筑物、古树、古井、古桥等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普查,保存了不少历史建筑、风貌等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都将在安置房和配套项目建设中利用为景区,等到崭新小区落成后,人们走进这里,会发现熟悉的风景。或许一口小时候打过水的古井,依旧在小区公园的中心位置;又或许记忆里三岔路口的一块石碑,成为小区的新路牌。

乡愁、文脉,就在这一点一滴中被保留延续。

普惠全民

环境提升迎来更好的生活

如果说漂亮有品质的安置房,是对当地百姓生活小环境的保障,那么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就是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

家住萧山区宁围街道的陆阿婆最近心情愉快,不仅因为家里新添了一名小宝宝,更因为以后小宝宝还能在家门口上学。就在宁围街道宁税村所在地上,一所高品质幼儿园将拔地而起。

这所暂命名为市北东幼儿园项目,就在此次杭州市集中开工项目内,预计将于2018年6月份完工。

该幼儿园一期为9班制幼儿园,如果按照每班30人计算,可满足270名幼儿学前教育需求。而根据杭州市“百户指标”测算,即住宅区每百户产生的生源数中幼儿园为11生,城市人口按每户3人口径统计,那么一期建设完成后,大约2454户居民不用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发愁。待二期工程完成后,可满足450名幼儿学前教育需求,约4090户居民将受惠。

而支小路、停车场、中心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更将让居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设想将来,傍晚开车回家,畅通的道路不再让家变得咫尺天涯;小区门口保安轻轻道一声好,消除一天的疲惫;登上电梯回到温暖的家,窗外望去是一座城的繁华似锦;吃完晚饭,去小区公园里散散步,不远处,体育公园也灯火辉煌,随时都可以去跑两圈。

这便是杭州城中村改造带来的生活,这是更好的生活。